[发明专利]一种雨水在线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0195.1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2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傅源;赵宝康;刘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满江春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1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在线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雨水在线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装置、过滤装置和撇渣装置,所述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顶端设有入流管和出流管;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入流管相连,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出流管延伸;所述撇渣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出流管之间,所述撇渣装置与所述出流管相连。本发明雨水在线处理系统可用于雨水管道、管口等的初期雨水分离,分离雨水中的颗粒物、漂浮物等污染物,且不影响行洪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在线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面上的不透水面积也越来越大。城市内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很多污染物,污染物在这些不透水的地面上逐渐积累,待降雨时,雨水冲刷地面将污染物冲入雨水管道形成雨水径流污染。雨水携带污染物进入到自然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城市不透水表面污染物占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90%以上,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沉降、汽车尾气、轮胎磨损、融雪剂、建筑工地上的沉积物、固体垃圾及渗滤液等颗粒物,其中含有的大量污染物(化学需氧量、营养物、有机物、重金属、病原体等),最终都将在雨水淋洗、冲刷作用下迁移至受纳水体中,并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此外,颗粒物在雨水径流冲刷作用下进入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后会在管道内产生沉积,形成管道沉积物污染,容易造成内涝灾害和形成黑臭水体。
如果不对雨水中的颗粒物和漂浮物进行拦截处理就直接排到自然水体,就会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因此需要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对管道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对雨水进行净化。
目前对雨水大多采用滤网过滤的处置方式,将雨水进行简单的过滤预处理。这种滤网过滤的方式容易造成滤网堵塞,阻碍雨水的排放造成城市的内涝。漂浮物拦截后却没有收集,清理十分不便,且只能去除漂浮物,无法去除雨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SuspendedSolids,简称SS)等污染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雨水在线处理系统,包括过滤装置、沉淀装置和撇渣装置,所述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顶端设有入流管和出流管;
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入流管相连,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出流管延伸;
所述撇渣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出流管之间,所述撇渣装置与所述出流管相连。
所述撇渣装置包括撇渣器,所述撇渣器能够随着所述沉淀池内雨水液位的变化而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框、第二过滤框和至少一个支撑件,所述第一过滤框和所述第二过滤框相连,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框相连,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设有N个挡墙,N个所述挡墙将所述沉淀池分割为N+1个子沉淀池,其中N≥1;
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挡墙一一对应,所述支撑件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挡墙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框为两端开口的盒装结构,所述第一过滤框的侧壁均为过滤网结构;
所述第二过滤框为一端开口的盒装结构,所述第二过滤框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过滤框相连,所述第二过滤框的侧壁和所述第二过滤框的端壁均为过滤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框的底部滤网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框的侧面滤网孔径;所述第二过滤框的底部滤网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滤框的侧面滤网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框的底部侧壁与入流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15°-20°。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一分流装置,用于水平分割流体使之分左右两边进入所述第二过滤框,并阻止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满江春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镇江市满江春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0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