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悬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8854.2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3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丰平朝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悬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能够抑制作用于轮胎的冲击通过电磁减震器传递给车身。悬架系统具有:电磁减震器(2),其设置在车辆的作为簧载部件的车身(B)和作为非簧载部件的轮胎(T)之间,通过马达对车身(B)和轮胎(T)施加沿行程方向的阻尼力和推动力;非簧载加速度传感器,其检测轮胎的沿行程方向的非簧载加速度;ECU,其控制马达。ECU控制马达以使其产生以下负载(Fm):该负载的方向为使车身(B)的相对于轮胎(T)的相对速度增大的方向,且该负载的大小与非簧载加速度相对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悬架系统(suspension system)。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推进如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车辆的簧载部件(弹簧上方部件)和非簧载部件(弹簧下方部件)之间设置电磁减震器(electromagnetic damper),通过该电磁减震器控制在簧载部件和非簧载部件之间产生的推动力和阻尼力,据此,提高车辆的乘车舒适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电磁减震器具有:外筒;螺纹轴,其与该外筒同轴地设置于该外筒的内部;螺母,其在外筒内能够沿行程(stroke:冲程)方向位移,且与螺纹轴旋合;马达,其通过带轮、传送带等连接于螺纹轴。在该电磁减震器中,当马达由于电磁减震器的伸缩而旋转时,产生感应电动势,据此产生相对于伸缩的阻尼力。另外,在该电磁减震器中,当从外部向马达供给电功率时,螺纹轴旋转,产生使电磁减震器伸缩的推动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16528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像这样,当电磁减震器沿行程方向进行伸缩时,螺母和螺纹轴之间产生不小的摩擦力。该摩擦力在妨碍电磁减震器沿行程方向进行伸缩的方向上产生,因此,在例如当轮胎碰到一点台阶等时候,有较小的力作用于轮胎的情况下,有时电磁减震器不伸缩,作用于轮胎的力不发生衰减而直接传递给车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能够抑制作用于轮胎的冲击经由电磁减震器传递给车身。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的悬架系统(例如,后述的悬架系统1)具有:电磁减震器(例如,后述的电磁减震器2),其设置在车辆的簧载部件(例如,后述的车身B)和非簧载部件(例如,后述的轮胎T)之间,并通过电磁执行机构(例如,后述的马达M)对所述簧载部件和所述非簧载部件施加沿行程方向的阻尼力和推动力;加速度传感器(例如,后述的非簧载加速度传感器52),其检测所述非簧载部件的沿所述行程方向的非簧载加速度;控制装置(例如,后述的ECU6),其控制所述电磁执行机构,该车辆的悬架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磁执行机构以使其产生以下负载:该负载的方向为使所述簧载部件的相对于所述非簧载部件的相对速度增大的方向,且该负载的大小与所述非簧载加速度相对应。
(2)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所述非簧载加速度在包含0的死区宽度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使负载为0。
(3)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所述控制装置按照车速来改变所述死区宽度。
(4)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所述控制装置限制负载以使其不超过所述电磁减震器的摩擦力。
(5)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所述控制装置按照车速来改变负载的大小。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8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行程区间的汽车悬架
- 下一篇:车辆压缩机控制机构及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