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公交GPS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交客流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98007.6 | 申请日: | 2019-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0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迎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H04W4/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公交 gps 手机 数据 客流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公交GPS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交客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公交班次GPS数据;2)基于公交GPS数据生成连续时空格;3)根据时空格提取位于时空格内的信令序列;4)利用信令序列生成跟车用户信令数据链;5)采用信令数据链计算每个用户的上下车站点;6)剔除跟车过短且非步行的候选信令数据链;7)统计每个班次按照步骤2)‑6)所得到的数据计算公交OD数据。从本发明得到的数据源来计算公交出行OD,减少对人流检测专用设备的投入;其次本发明对公交出行OD计算的准确度高于其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公交GPS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交客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公交线网规划和车辆排班调度的效果受公交出行需求预判的准确性影响。而统计线路各班次站段间人数是公交出行需求预判准确的前提条件。目前,基于公交刷卡数据,车载人流检测技术获取的站段间上下客人数都存在一定问题,如前者常常无法获取下车数据,且存在刷卡普及率问题;后者只能计数单点上下车人数,无法获取站间流量。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手机价格与资费的下调,在除低幼儿童外人群中,手机普及率已接近100%。将手机信令数据作为调查公交出行需求的数据来源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手机信令数据存在定位精度不高(通常在50~100米左右),采样间隔不均匀,数据连贯性较差等问题。在融入公交GPS数据之后,则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公交GPS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交客流检测方法。本发明根据随车乘客的手机信令轨迹应与车辆GPS轨迹在时空域中连续伴随出现;以车辆GPS轨迹为基础,绘制连续时空格;信令轨迹在时空格中连续出现的手机用户经检验为随车乘客;乘客上下车站点根据车辆伴随前后的信令数据判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公交GPS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交客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公交班次GPS数据;
2)基于公交GPS数据生成连续时空格;
3)根据时空格提取位于时空格内的信令序列;
4)利用信令序列生成跟车用户信令数据链;
5)采用信令数据链计算每个用户的上下车站点;
6)剔除跟车过短且非步行的候选信令数据链;
7)统计每个班次按照步骤2)-6)所得到的数据计算公交OD数据。
所述的步骤具体为:
1)将公交GPS数据根据线路、车辆、时间排序,并按班次划分;一个班次的GPS数据序列Gps=(gi,i=1,2,3,...,n),其中gi为该班次依时间升序排序的GPS定位数据,利用用三元矢量gi=(lo,la,t)表示,分别代表该GPS定位数据的经度、纬度和采样时间;线路沿途经过的m个站点序列S=(si,i=1,2,3,...,m),si用三元矢量s=(i,lo,la)表示,分别代表该站点的序号、经度和纬度;
2)针对其中一个班次公交GPS数据,按照所述的步骤1)的方法按时间升序排序后,从第一个数据点g1开始,在相邻两个数据定位点gi-1,gi为中轴线做矩形框,矩形框边缘距中轴线距离为r;r的取值与公交GPS和移动数据定位精度值相关,设r=50~100米;每个矩形框的时间作用域为两个数据定位点采样时间的间隔时段内;将带时间作用域的矩形框称为时空格,定义时空格Gi=(i,gi,gi+1),i=1,2,3,...,n-1,其空间上用长虚线框表示,时空格在时间上连续,空间上部分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8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