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共聚烯烃、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7303.4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2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朱世平;刘伟峰;张凯伦;王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C08F4/6592;C08F210/06;C08F210/02;C10M1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肖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共聚 烯烃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液体共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共聚烯烃的聚合单体包括α-烯烃单体和乙烯单体;其中,所述液体共聚烯烃在40℃条件下的运动粘度为800~10000mm2/s,且所述液体共聚烯烃的重均分子量和在100℃条件下的运动粘度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重均分子量40000~50000,在100℃运动粘度529~5000mm2/s;
重均分子量50000~100000,在100℃运动粘度500~7000mm2/s;以及
重均分子量100000~300000,在100℃运动粘度1000~9000mm2/s;
所述液体共聚烯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向预先升温至反应温度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有机溶剂、α-烯烃单体、乙烯单体、组合催化剂得到反应体系;
(II)将所述反应体系保持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进行共聚聚合反应,得到液体共聚烯烃粗品;
且所述方法满足如下条件:
(1)所述组合催化剂包括摩尔比1.0:1~4000:1的助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所述助催化剂包括铝基助催化剂、硼基助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所述反应体系中,茂金属催化剂的浓度为105~400μmol/L;
(3)所述反应温度为85~150℃,反应时间为4~150min;
(4)所述反应压力≥0.5MPa;
(5)所述反应体系中,所述乙烯单体和茂金属催化剂的进料初始摩尔浓度比为500:1~6000:1;以及
(6)所述α-烯烃与乙烯的进料初始摩尔浓度比为5:1~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共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共聚烯烃中,α-烯烃单体单元所占的质量百分比≥68.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共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共聚烯烃的重均分子量和液体共聚烯烃的共聚物组成中α-烯烃单元所占的质量百分比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重均分子量40000~50000,α-烯烃的质量百分比68.3~95%;
重均分子量50000~100000,α-烯烃的质量百分比75~95%;以及
重均分子量100000~300000,α-烯烃的质量百分比85~9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共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共聚烯烃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0~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共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共聚烯烃的支链碳原子数为1~1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共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共聚烯烃的端双键占液体共聚烯烃链段数量的摩尔百分数≥80%。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液体共聚烯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向预先升温至反应温度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有机溶剂、α-烯烃单体、乙烯单体、组合催化剂得到反应体系;
(II)将所述反应体系保持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进行共聚聚合反应,得到液体共聚烯烃粗品;
且所述方法满足如下条件:
(1)所述组合催化剂包括摩尔比1.0:1~4000:1的助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所述助催化剂包括铝基助催化剂、硼基助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所述反应体系中,茂金属催化剂的浓度为105~400μmol/L;
(3)所述反应温度为85~150℃,反应时间为4~150min;
(4)所述反应压力≥0.5MPa;
(5)所述反应体系中,所述乙烯单体和茂金属催化剂的进料初始摩尔浓度比为500:1~6000:1;以及
(6)所述α-烯烃与乙烯的进料初始摩尔浓度比为5:1~30: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90~140℃,反应时间为4~1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73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