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大数据分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6458.6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0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春燕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7/155;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数据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大数据分配方法,包括:使用有线录影设备,对所述餐桌所在位置执行录影动作,以获得当前录影帧;使用大数据端存储设备,存储并发送男性成像特征和女性成像特征;使用数据采集设备,基于男性成像特征和女性成像特征识别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男性人员数量和女性人员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大数据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大数据”通常指的是那些数量巨大、难于收集、处理、分析的数据集,亦指那些在传统基础设施中长期保存的数据。这里的“大”有几层含义,它可以形容组织的大小,而更重要的是,它界定了企业中IT基础设施的规模。业内对大数据应用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商业信息积累的越多价值也越大–只不过我们需要一个方法把这些价值挖掘出来。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它已经衍生出了自己独特的架构,而且也直接推动了存储、网络以及计算技术的发展。毕竟处理大数据这种特殊的需求是一个新的挑战。硬件的发展最终还是由软件需求推动的,就这个例子来说,人们很明显的看到大数据分析应用需求正在影响着数据存储基础设施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看,这一变化对存储厂商和其他IT基础设施厂商未尝不是一个机会。随着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分析数据来源的多样化,此前存储系统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应用的需要。存储厂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它们开始修改基于块和文件的存储系统的架构设计以适应这些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具备以下两处发明点:
(1)鉴于基于三次内插法的图像插值处理后的图像比原先图像具有更低的冗余度的特性,为了降低图像的冗余度以提高后续图像检测处理的有效性,采用了自适应的再次插值选择机制以进一步丰富图像内容;
(2)基于宴会厅的每一个餐桌所就座的人员的不同性别的数量,自动确定所述餐桌应供应的酒量包装品的数量和饮料包装品的数量,从而减少了服务人员和就餐人员的繁琐沟通环节。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化大数据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有线录影设备,位于宴会厅的餐桌的上方,用于对所述餐桌所在位置执行录影动作,以获得当前录影帧;
使用大数据端存储设备,通过网络与数据采集设备连接,用于存储并发送男性成像特征和女性成像特征;
使用数据采集设备,与总线型单片机连接,用于基于男性成像特征和女性成像特征识别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男性人员数量和女性人员数量;
使用信号映射设备,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连接,用于基于男性人员数量确定宴会供应的酒类包装品的数量,还用于基于女性人员数量确定宴会供应的饮料包装品的数量
使用无线上传设备,分别与所述信号映射设备和宴会厅的后方控制室的服务器连接,用于将所述酒量包装品的数量和所述饮料包装品的数量无线上传给宴会厅的后方控制室的服务器;
使用形态学处理设备,与所述有线录影设备连接,设置在餐桌下方的仪表盒内,用于对接收到的当前录影帧执行形态学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形态学处理图像;
所述形态学处理设备包括信号腐蚀子设备和信号膨胀子设备,所述信号膨胀子设备与所述信号腐蚀子设备连接,并将处理后的图像发送给所述信号腐蚀子设备;
使用三次内插设备,与所述形态学处理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形态学处理图像执行基于三次内插法的图像插值处理,以获得并输出三次内插图像;
使用冗余度分析设备,与所述三次内插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三次内插图像和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基于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各个像素点的各个像素值分析所述形态学处理图像的信号冗余度,并基于所述三次内插图像各个像素点的各个像素值分析所述三次内插图像的信号冗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春燕,未经杨春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6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口腔的牙膏
- 下一篇:一种裸眼3D保护贴膜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