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节水节能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94603.7 | 申请日: | 2019-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8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华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B01D36/00;B01D36/02;E03B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过滤 净化器 安装板 分流管 卡槽 控制阀 排水管 节能系统 连接耳 过滤网筒 一体化 节水 离心泵 拆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节水节能系统,包括污水过滤箱,所述污水过滤箱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安装有连接耳,所述污水过滤箱的中部安装有离心泵,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和第一净化器,且第二控制阀位于第一净化器的一侧,所述排水管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净化器和第二净化器的内部均安装有过滤网筒。本发明安装有污水过滤箱,在污水过滤箱上设置有卡槽,在卡槽上安装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上安装有连接耳,通过其方便污水过滤箱的安装拆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水节能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一体化节水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一体化节水节能系统是一种可以对污水进行处理,然后使水源可以循环利用的设备,节水,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拧水龙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可能丝毫感觉不到水的危机。但事实上,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处于严重缺水状态,而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也正日益短缺。目前,全世界还有超过10亿的人口用不上清洁的水,并且,人类每年有310万人因饮用不洁水患病而死亡。
目前阶段的节水节能系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安装拆卸不方便,节水节能效果差,使用不方便,水处理效果单一。
此外虽然现有技术中CN208454689U,CN109020072A,CN109305733A中公开部分采用多级过滤装置实现废污水的综合回收利用,但是并没有对排污设备及管道内的过滤器件的维护及保养进行研究,此外传统过滤器件一经安装后往往会在污水冲刷一段时间后,过滤器件的局部,例如底部发生严重阻塞,而提前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节水节能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拆卸不方便,节水节能效果差,使用不方便,水处理效果单一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节水节能系统,包括污水过滤箱,所述污水过滤箱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安装有连接耳,所述污水过滤箱的中部安装有离心泵,所述污水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棒,所述污水过滤箱的一侧中部安装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污水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三控制阀和第二净化器,且第三控制阀位于第二净化器的下方,所述污水过滤箱的另一侧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和第一净化器,且第二控制阀位于第一净化器的一侧,所述排水管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净化器和第二净化器的内部均安装有过滤网筒。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卡槽焊接连接,且安装板与连接耳镶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管与排水管焊接连接,且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净化器和第二净化器均设置有圆筒结构,且第一净化器和第二净化器的内腔均安装有七个过滤网筒。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吸附棒共设置有二十七个,且二十七个活性炭吸附棒通过镶嵌方式均匀安装在污水过滤箱的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安装有污水过滤箱,在污水过滤箱上设置有卡槽,在卡槽上安装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上安装有连接耳,通过其方便污水过滤箱的安装拆卸,在污水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吸附棒,在污水过滤箱的一侧安装有污水进水管,在污水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净化器,在污水过滤箱的另一侧安装有排水管,在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净化器,通过此种设计可以对水源进行三次处理,有效提高了水处理效果,且通过纯物理方式处理,使污水可以循环使用,可以节省大量水源,在排水管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分流管,在第一分流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分流管,通过其可以增大水分布多样性;2、通过拱形连接耳及入口端的近似涡轮状的塑料片实现过滤器件寿命的提高及工作性能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华,未经张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46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