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对射传感器的炉辊监测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94354.1 | 申请日: | 2019-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卢熹;游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7D21/00 | 分类号: | F27D2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对射 传感器 监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红外对射传感器的炉辊监测的装置,包括传输炉辊部分和炉辊变形监测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炉辊部分包括一列平行排列的炉辊,所述一列平行排列的炉辊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所述炉辊的另一端为两个球轴承支撑的自由端,炉辊在自由端伸出距离比球轴承位置长10-15cm,所述球轴承连接在安装板上,安装板固连在炉壁上,所述炉壁两侧有两块监测机构基座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炉辊变形监测部分包括红外发射部、红外接收部、处理部,所述红外发射部、红外接收部分别安装在两处减震基座上,红外发射部上设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部上设有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结构、位置相对应,所述处理部设置在安装板上,处理部包括处理电路模块和声光报警器,所述红外接收器连接处理部;所述减震基座通过减震支撑脚固定于地面上,减震支撑脚内部具有弹簧结构和底部的橡胶垫组成的减震设计,且监测机构基座上表面有凸出的T形导轨,两侧对称分布有完全贯穿的腰形孔;所述红外发射部包括两个红外发射器、发射器夹具、滑动板、减震台和升降机构,所述滑动板和T形导轨扣合,滑动板两侧设有腰形孔与圆角矩形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减震台设置在活动板上,所述减震台由上减震台、下减震台、减震球、横向减振支架组成;所述上减震台、下减震台为两圆柱形平台,其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上下对齐的四个凹槽,所述减震球设置在上下凹槽内,所述减震球包括橡胶球及两重减震垫圈,一重为套在减震球颈部的横向减震垫圈,一重为设在减震球上下平面的竖向减震垫圈,所述竖向减震垫圈具有与减震球同轴心和同直径的柱形孔,所述上减震台、下减震台与减震球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上减震台四个凹槽中间具有向下的凸起块,下减震台具有相同形状的凹槽,所述凸起块卡入凹槽内,所述横向减振支架由环形等距的四个筒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圆形环架组成,所述上减震台的外表面在圆心向四个减震球的方向上焊接所述四个筒状调谐质量阻尼器,圆形环架环绕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另一边,所述调谐质量阻尼器由外壳、两根弹簧,一根粘滞阻尼器,一个质量块组成,所述粘滞阻尼器和两根弹簧在外壳内平行分布,粘滞阻尼器铰接于质量块的一端表面中心,弹簧对称分布于两侧,所述质量块为圆柱形,其两侧设有可滑动的滚轮,所述升降机构由丝杆升降基座,手轮,蜗杆,蜗轮,丝杆,螺母块组成,所述蜗轮、蜗杆设置在丝杠升降基座内部,丝杠升降基座设置在上减震台上方,所述手轮带动蜗轮、蜗杆旋转并和丝杆相匹配,所述螺母块设置在竖直丝杆上,所述发射器夹具固定在螺母块上,所述发射器夹具两侧下方设有由固定夹板和可移动夹板构成的弹性夹结构,所述红外发射器设置在弹性夹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对射传感器的炉辊监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外壳内壁设有减震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对射传感器的炉辊监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弹性夹内部设置有隔热减震层,所述隔热减震层分为两层,第一层为软木层,第二层橡胶软层包裹于软木层上,其内侧面分布有防滑凹凸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对射传感器的炉辊监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器夹具侧面设有一排横向排列的螺栓,所述可移动夹板可根据不同传感器大小,由螺母旋紧位置的改变进行左右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红外对射传感器的炉辊监测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组红外发射器安装在炉辊自由端的上方,位于炉壁的一侧,从第一根炉辊开始发射光束,另一侧最后一根辊子上方的同一高度安装有对应的两组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器上包含吸波材料,当炉辊发生变形或断辊时,其自由端会发生翘起,变形程度达到一定时阻挡光束的发射与接收,红外接收器吸波材料接收到的红外光强度不足,当发现两组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收到的电信号频相较差值大于给定误差范围时,声光报警器产生报警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43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炉入炉板坯盲区消除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蛇形管式换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