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活性炭的旋转式过滤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2879.1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5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罗凯;张继忠;成先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王军锋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活性炭 旋转 过滤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活性炭的旋转式过滤设备。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污水中杂物进行过滤排出,不易影响污水的排出,并且还方便对活性炭进行更换的基于活性炭的旋转式过滤设备。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基于活性炭的旋转式过滤设备,包括有空心圆柱体、进料管、出料管、第一轴承座等;空心圆柱体顶部中间连接有可使污水排入的进料管。本发明通过将进料管与污水的排出管连接在一起,进而污水排入空心圆柱体内时,网状板则对污水中杂物进行过滤,同时,板状活性板能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过滤后的污水通过出料管排出,同时,网状板正转能将杂物通过排料管排出,避免了杂物堆积影响污水的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活性炭的旋转式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则需要将污水排出,但污水中会参杂大量的杂物和重金属离子,则需要对污水过滤后排出,避免影响环境,一般人们都是将活性炭放在滤网上绑在污水的排出管尾端,由于杂物都是堆积在一起,容易将滤网堵住影响污水的排出,并且活性炭更换需要将滤网拆下进行更换,比较麻烦,所以人们会定期将滤网拆下进行清理,并且对活性炭进行更换,如此比较费力,操作还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由于杂物都是堆积在一起,容易将滤网堵住影响污水的排出,并且活性炭更换需要将滤网拆下进行更换,比较麻烦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污水中杂物进行过滤排出,不易影响污水的排出,并且还方便对活性炭进行更换的基于活性炭的旋转式过滤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基于活性炭的旋转式过滤设备,包括有空心圆柱体、进料管、出料管、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网状板、板状活性炭、弧形限位杆、排料管和驱动装置,空心圆柱体顶部中间连接有可使污水排入的进料管,进料管与空心圆柱体内连通,空心圆柱体前后两侧圆心位置都嵌入式的安装有第一轴承座,前后两侧第一轴承座之间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中部都均匀间隔的安装有多个可使污水穿过的网状板,网状板外侧面中部都开有开槽,开槽内设有可吸附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板状活性炭,空心圆柱体左侧上部开有可使板状活性炭取出的第一开口,空心圆柱体右侧中部开有可使杂物穿过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顶部左侧与底部左侧之间固接有可将板状活性炭挡住的弧形限位杆,可将杂物排出的排料管安装于空心圆柱体外右侧面中部,排料管与第二开口内连通,空心圆柱体底部左侧连接有可使污水排出的出料管,出料管与空心圆柱体内连通,出料管与第一转轴后端之间设有可使网状板正转的驱动装置。
更为优选的是,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驱动叶片、小皮带轮、大皮带轮和平皮带,出料管前后两侧中部左侧都嵌入式的安装有第二轴承座,前后两侧第二轴承座之间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中部均匀间隔的安装有多个驱动叶片,小皮带轮安装于第二转轴后端,小皮带轮位于出料管后侧,大皮带轮安装于第一转轴后端,大皮带轮位于空心圆柱体后侧,大皮带轮与小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可将板状活性炭固定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有第一弹簧、活动板、固定滑块、卡杆、第二弹簧、活动滑块、第三弹簧和拨板,网状板左右两侧上部都开有起导向作用的第一滑孔,左侧第一滑孔顶部左侧与底部左侧之间固接有固定滑块,右侧第一滑孔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之间也固接有固定滑块,第一滑孔内滑动式的设有可将板状活性炭挡住的卡杆,卡杆位于板状活性炭上方,左侧卡杆左部与右侧卡杆右部都开有与固定滑块配合的通滑槽,固定滑块位于通滑槽内,左侧固定滑块右侧面中部与左侧通滑槽右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右侧固定滑块左侧面中部与右侧通滑槽左侧面之间也连接有第二弹簧,网状板外左右两侧面上部都开有起导向作用的竖直滑槽,竖直滑槽内滑动式的设有活动滑块,活动滑块底部与竖直滑槽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左右两侧活动滑块外侧面都固接有可将卡杆挡住的拨板,左右两侧拨板内侧面与左右两侧卡杆外端接触,开槽内侧面均匀间隔的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全部第一弹簧尾端之间固接有活动板,活动板与板状活性炭内端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2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兵户外使用的DTRO净水工艺
- 下一篇:一种节能的固液分离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