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PSec VPN网关数据包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89738.4 | 申请日: | 2019-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8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廖正赟;孙晓鹏;李亚运;卫志刚;刘武忠;李顶占;李鑫;武宗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G06F9/50;H04L12/46 |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黄红梅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psec vpn 网关 数据包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IPSec VPN网关数据包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IPSec主模块,用于进行IPSec VPN网关的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分离;数据层面包括用户态网卡收发数据包,控制层面包括IPSec协议的密钥协商;用户态收发包模块,用于提供用户态网卡收发数据包的收包接口和发包接口,并与IPSec主模块进行交互实现数据包的收发。本发明能够实现数据包的零拷贝、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分离,有效提升数据包的处理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PSec VPN网关数据包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VPN技术,即虚拟专用网技术,是指在公共网络中建立私有专用网络,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网络中传播。虚拟专用网是一条穿过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在一个公用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从而实现在公网上传输私有数据,达到私有网络的安全级别。IPSec VPN是采用IPSec协议来实现远程接入的一种目前广泛使用的VPN技术,用以提供公用和专用网络的端对端加密和验证服务。
然而传统的IPSec VPN数据传输,是数据包到达网卡后,网卡驱动产生一个中断告知内核,内核将数据包从网卡缓冲区复制到内核缓冲区,最后还需要将数据包拷贝至应用程序的用户态缓冲区,在整个的处理流程中,中断通知、数据包的拷贝、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等导致消耗一定的CPU资源和损耗大量的CPU性能;此外,数据传输还涉及控制层面和数据层面,控制层面是各种协议工作的层面,数据层面是针对数据收发等,采用多CPU切换和调度将使得控制层面和数据层面相互交织,融合处理,如何合理地设计使用CPU资源,使得控制层面和数据层面能够相互分离,提高数据包处理的性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IPSec VPN网关数据包处理装置及方法,通过用户态网卡轮询DMA连续内存机制实现数据包的收发,避免多次拷贝、中断收包以及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同时,通过将数据层面绑定单独的一CPU核,控制层面绑定另一CPU核,保证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分离,避免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的CPU资源竞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IPSec VPN网关数据包处理装置,包括:
IPSec主模块,用于进行IPSec VPN网关的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分离;所述数据层面包括用户态网卡收发数据包,所述控制层面包括IPSec协议的密钥协商;
用户态收发包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用户态网卡收发数据包的收包接口和发包接口,并与所述IPSec主模块进行交互实现数据包的收发。
基于上述,所述数据层面独占绑定第一CPU核,所述控制层面绑定第二CPU核;所述数据层面还包括由所述第一CPU核进行数据包的协议解析、包过滤和NAT功能。
基于上述,所述用户态收发包模块采用用户态网卡轮询DMA的连续内存机制进行数据包的收发,所述连续内存用于用户态网卡DMA进行数据包的直接存储。
基于上述,所述数据包处理装置还包括FPGA加解密模块,用于与所述IPSec主模块进行交互实现数据包的加解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的数据包处理装置的数据包处理方法,所述数据包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IPSec主模块进行IPSec VPN网关的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分离;所述数据层面包括用户态网卡收发数据包,所述控制层面包括IPSec协议的密钥协商;
通过所述用户态收发包模块与所述IPSec主模块进行交互实现数据包的收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97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