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电极及其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9541.0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杰;王文武;吴立冬;李永亮;张青竹;殷华湘;杨涛;傅剑宇;李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B82B1/00;H01B5/14;H01B13/00;B82Y5/00;B82Y10/00;B82Y1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层 间隔墙 衬底 掩膜层 刻蚀 绝缘层 微电极 掩蔽 对电极层 硬件要求 电极 图案化 去除 避开 尺度 隔离 申请 | ||
1.一种微电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图案化的掩膜层;
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蔽,对所述衬底进行刻蚀,形成所述衬底上的间隔墙,所述间隔墙在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绝缘层,去除所述间隔墙形成沟槽;
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电极层,所述沟槽将所述电极层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上的图案化的掩膜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牺牲层,所述牺牲层的形状根据目标电极的形状确定;
在所述牺牲层的侧壁形成掩膜层;
去除所述牺牲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牺牲层的侧壁形成掩膜层,包括:
沉积掩膜材料层;
去除所述衬底上表面以及所述牺牲层上表面的掩膜材料层,保留所述牺牲层侧壁上的掩膜材料层作为掩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牺牲层之间还形成有阻挡层,所述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蔽,对所述衬底进行刻蚀,包括:
以所述掩膜层和所述阻挡层为掩蔽,对所述衬底进行刻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通过以下方式形成:沉积阻挡材料层,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蔽,对所述阻挡材料层进行刻蚀,得到阻挡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所述间隔墙形成沟槽,包括:
去除所述间隔墙以及所述间隔墙下的部分衬底,形成沟槽,所述沟槽在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沟槽中形成填充层。
8.一种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包括:
衬底;
所述衬底上的绝缘层,以及分隔所述绝缘层的沟槽;所述沟槽在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
在所述绝缘层上的电极层,所述沟槽将所述电极层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贯穿所述绝缘层和部分所述衬底。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微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中形成有填充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95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