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材料、二次电池以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4202.3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7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学;马超;陈接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0 | 分类号: | H01M4/60;H01M10/0525;C07D49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活性 物质 材料 二次 电池 以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钠离子或钾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选自如下结构式(1)~(4)中的一种:
其中,n和m分别为0、1、2、3或4,各个取代基R1和各个取代基R2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COOM、*-C≡N、*-L1-COOM、*-L1-C≡N,M选自Li、Na、K、H中的一种,L1选自亚苯基、亚乙基、亚乙烯基或单键和双键交替排列的亚烯基;
x和y分别为0、1或2,各个取代基R3和各个取代基R4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COOM、*-C≡N、*-L1-COOM、*-L1-C≡N,M选自Li、Na、K、H中的一种,L1选自亚苯基、亚乙基、亚乙烯基或单键和双键交替排列的亚烯基;
其中*代表与结构式(1)~(4)的连接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钠离子或钾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结构式为下述(1’)式,
其中,n和m分别为0、1或2,各个取代基R1和各个取代基R2各自独立地选自*-COOM、*-C≡N、*-L1-COOM、*-L1-C≡N,L1选自亚苯基、亚乙基、亚乙烯基或单键和双键交替排列的亚烯基,
R1的取代位置是4位和/或6位,R2的取代位置是4’位和/或6’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钠离子或钾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结构式为下述(3’)或(4’)式,
其中,x和y分别为0或1,各个取代基R3和各个取代基R4各自独立地选自*-COOM、*-C≡N、*-L1-COOM、*-L1-C≡N,L1选自亚苯基、亚乙基、亚乙烯基或单键和双键交替排列的亚烯基;
当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结构式为(3’)式时,R3的取代位置是5位,R4的取代位置是2位;当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结构式为(4’)式时,R3的取代位置是6位,R4的取代位置是2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钠离子或钾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L1中碳原子数为2~8。
5.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中含有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材料还包括导电剂和粘结剂,
所述导电剂为超导炭黑、超导石墨、乙炔黑、科琴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所述导电剂和所述粘结剂占负极材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50%~80%、10%~40%、10%。
6.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中选用了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所述二次电池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钾离子电池中的一种。
7.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中选用了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所述二次电池中的电解质为固态电解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42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