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富硒细菌及其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3902.0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万鹰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晶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富硒 细菌 及其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株富硒细菌及其分离方法,该富硒细菌科学名称为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W41,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8年5月24日,保藏登记号:CGMCC NO.15803。该菌种具有嗜硒微生物特征,可在硒的生物转化、纳米硒的微生物合成、硒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涉及一种富硒细菌,尤其涉及一种富硒细菌及其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硒(Se)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地壳、土壤和湖泊等环境中。硒污染主要来自于石油炼制、电子及光电产业、玻璃、橡胶及各种合金制造业。硒主要以4种价态存在:负二价硒、零价硒、四价硒、和六价硒,其中,四价硒以亚硒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由于亚硒酸盐具有高度可溶性,易于在环境中发生转移和转化,同时亚硒酸盐能灭活蛋白质,阻碍DNA修复,干扰细胞的呼吸作用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而相对于其他价态的硒具有更强的毒性。单质硒不溶于水,具有较低的生物利用率和毒性,因此,将亚硒酸盐还原为单质硒可有效去除亚硒酸盐污染。由于化学法还原亚硒酸盐成本高,且会导致二次污染,研究者常选择安全性好和成本低的生物法。微生物在硒污染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许多微生物可以耐受毒性较高的SeO32-,并将其转化为不溶性低毒的红色纳米硒,或同化还原为硒蛋白,或甲基化为具有高挥发性的硒甲基化合物,有些微生物还可以将低价态的硒氧化为高价态的硒。因此,微生物对硒的转化是有效解决硒引起的环境和健康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富硒微生物大多是利用传统的食用菌或者已经驯化的真菌资源,进行人工补硒诱导培养以获得具有高耐受力、强富硒力的菌株。如现有的天然富硒菌株大多是从湖北恩施的富硒环境中筛选的菌株,如袁林喜在2015年申请发明公布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YLX-4及其应用(CN105199979A)
但目前人工培育菌株大多存在稳定性较差、富硒能力有限、生成成本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富硒细菌,具有嗜硒微生物特征,可在硒的生物转化、纳米硒的微生物合成、硒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富硒细菌的分离方法,该分离方法培养的微生物菌剂中菌株种属可鉴、菌株的品种较为单一、制备细菌菌剂的操作简单且能显著富集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株富硒细菌,该富硒细菌为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W41,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8年5月24日,保藏登记号:CGMCC NO.15803。
该菌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凸起,直径2~3mm,灰白色,半透明,易挑起,质地湿润。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富硒细菌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富集:将土壤样品10g加于带有10g玻璃珠的90mL无菌水中震荡摇匀,制成土壤悬液,然后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50mL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25℃,摇床100rmp培养24h得到菌悬液;
2)初筛:将步骤1)中得到的菌悬液按照5%菌悬液体积加入到含硒浓度为100mg/L的含硒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在25℃,摇床100rmp培养24h,此步骤重复三次;将最后一次获得的培养物在含亚硒酸钠分别为0,120mg/L,320mg/L,600mg/L,1000mg/L的无菌的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划线,25℃培养箱中倒置培养48h,观察生长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3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