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叶杨组培快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3838.6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0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妍婧;王一鸣;曾庆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薛红凡 |
地址: | 1000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叶杨 组培快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叶杨的组培快繁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大叶杨枝条依次冷藏、浸泡和水培,得到8~10cm长的幼嫩小枝;然后对所述幼嫩小枝进行无菌处理,得到无菌叶片;将所述无菌叶片分割成小块,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得到不定芽;再将所述不定芽分割成带有一个腋芽的茎段,每个茎段分别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得到生根苗;最后将所述生根苗炼苗后移栽,得到大叶杨种苗。本发明提供的大叶杨组培快繁方法步骤简单,周期短,叶片年增殖数可达到81株,能有效实现大叶杨的组培快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叶杨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大叶杨(学名:Populus lasiocarpa Oliv.)是杨柳科杨属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原产于华中地区,仅在湖北、陕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省有野生种分布,国外无野生种群分布。又因分布于鄂西北、鄂西南最多而又被称为鄂西大叶杨,俗名为水冬瓜,属大叶杨派中的一种。大叶杨适宜海拔600~2800m,喜湿润温凉气候,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其高山地区的适应性是山地杨树育种的优良基因资源。其木材白色,轻软,结构细,为造纸、板料、家具等优良用材,是一种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但是,迄今大叶杨仍处于野生状态,分布零散,采种困难,且实生苗遗传分化现象严重,生产中种子育苗应用较少,未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因此,开展大叶杨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显示,大叶杨扦插成活率极低,不同生根剂处理的枝插成活率均为零,根插成活率亦低于15%。嫁接成活率相对较高,但对砧木要求特殊,目前仅发现山地杨与其具有较高的亲和性。这些都对大叶杨种质资源的保存造成一定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叶杨组培快繁方法,建立大叶杨高效组培快繁体系,以期为解决生产中大叶杨的育苗问题提供参考。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叶杨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叶杨枝条依次冷藏、浸泡和水培,得到8~10cm的幼嫩小枝;
(2)对所述幼嫩小枝进行无菌处理,得到无菌叶片;
(3)将所述无菌叶片分割成0.5~1.5cm×0.5~1.5cm的小块,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得到不定芽;
所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组成包括:以1/2MS培养基为基准,每升1/2MS培养基中还包括6-BA0.8~1.2mg、NAA0.08~0.12mg、琼脂4~8g和蔗糖25~35g,所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pH值为5.5~6;
(4)将所述不定芽分割成带有一个腋芽的茎段,每个茎段分别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得到生根苗;
(5)将所述生根苗炼苗后移栽,得到大叶杨种苗。
优选的,步骤(1)所述冷藏的温度为2~6℃,冷藏的时间为8~12d。
优选的,步骤(1)所述浸泡的温度为10~30℃,浸泡的时间为36~60h。
优选的,步骤(2)所述无菌处理依次包括洗洁精溶液浸泡、清水冲洗、酒精溶液浸泡和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所述洗洁精溶液的稀释倍率为200~500,洗洁精溶液浸泡的时间为5~15min所述清水冲洗的时间为40~80min;所述酒精溶液的体积浓度为60~80%,酒精溶液浸泡的时间为20~40s;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7%,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的时间为4~7min。
优选的,所述清水冲洗、酒精溶液浸泡或者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后,还包括无菌蒸馏水润洗或冲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3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叶兰组培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业蔬菜大棚用菜苗组培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