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掌子面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2155.9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6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年;张霄;刘大刚;童建军;赵思光;王志龙;姚萌;杨涅;张艺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肖丛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掌子面锚杆 支护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掌子面锚杆支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经典楔形体模型,计算掌子面稳定系数K,其中,假设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掌子面发生整体破坏,采用微台阶法施工上台阶掌子面发生局部破坏,且破坏面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的直线,根据极限平衡法,隧道掌子面稳定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
在式1中,F1、F2分别为掌子面楔形体抗滑力、下滑力,K为掌子面稳定系数;
根据掌子面楔形体水平、竖向静力平衡条件,结合式1推导出掌子面稳定系数K计算公式为:
Fq=qB(Dcotθ0+e) 式8
在式2~9中,Fc为滑移面粘聚力合力(N);Fq为掌子面上方围岩压力合力(N);Fw为掌子面滑移体自重(N);q为围岩压力(Pa);B为掌子面跨度(m);D为掌子面高度(m),采用微台阶法时,D取上台阶掌子面高度;e为隧道未支护段长度(m);θ0为掌子面破坏角(°);γ为围岩重度(N/m3);c为围岩粘聚力(Pa);为围岩内摩擦角(°);Pb为掌子面锚杆支护力(N);β1、β2、β3为与θ0相关的系数;
其中,掌子面锚杆支护力Pb的计算公式为:
式10中,Pbi为掌子面上第i排锚杆支护合力(N);n为掌子面锚杆竖向排数。
其中,Pbi按式11~16计算:
Pbi=mi·min(Pb1i Pb2i Pb3i Pb4i Pb5i) 式11
式11~16中,Pb1i为第一种破坏模式对应的第i排锚杆锚固力(N);Pb2i为第二种破坏模式对应的第i排锚杆锚固力(N);Pb3i为第三种破坏模式对应的第i排锚杆锚固力(N);Pb4i为第四种破坏模式对应的第i排锚杆锚固力(N);Pb5i为第五种破坏模式对应的第i排锚杆锚固力(N);mi为第i排掌子面锚杆横向排数;Shi为第i排掌子面锚杆横向间距(m);fb为锚杆抗拉强度(Pa);db为锚杆直径(m);ft为灌浆体抗拉强度设计值(Pa);lIi为第i排锚杆在区域I中锚固长度(m);lIIi为第i排锚杆在区域II中锚杆锚固长度(m);dh为钻孔直径(m);λ为围岩侧压力系数。
另外,lIi、lIIi按式18~20计算:
lIi=min(Lblap,xi) 式18
lIIi=max(0,Lblap-xi) 式19
xi=yicotθ0 式20
式18~20中,Lblapi为第i排掌子面锚杆搭接长度(m);yi为第i排掌子面锚杆纵坐标(m);xi为第i排掌子面锚杆与破坏面交点的横坐标(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215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