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净化处理废气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80848.4 | 申请日: | 2019-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9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绿锦一方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曹静;葛宏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净化 处理 废气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净化处理废气的方法,包括吸附过滤,喷淋,低温催化,注入含氧气体,高温催化,排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深度净化废气中的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节约能源,降低净化成本,排出的气体达到环保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级净化处理废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的废气处理方法包括热力燃烧法、催化燃烧法、水/药液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滤池式/活性污泥脱臭法,但是,现有的处理方法均有不同的缺点,燃烧法设备易腐蚀,消耗燃料,处理成本高,易形成二次污染;水/药业吸收法净化效率低,对硫醇,脂肪酸等有机挥发物的处理效果差。吸附法的吸附剂费用昂贵,再生较困难,要求待处理的恶臭气体有较低的温度和含尘量。生物滤池式/活性污泥脱臭法占地面积大,填料需定期更换,脱臭过程不易控制,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问题,对疏水性和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处理还存在较大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净化处理废气的方法,包括吸附过滤,喷淋,低温催化,注入含氧气体,高温催化,排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廉价的碳原料形成圆筒状的吸附碳,降低吸附剂的成本,同时,圆筒状的中空方向和气流方向一致,能够提高吸附气流的流通速度;通过喷淋塔,吸收废气中的小分子污染物,甲苯和丙酮;废气中含有胺类有机物,在现有的高温催化中,容易形成NOx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采用两级高温催化,一级低温催化,将胺类物质催化分解为氮气,水和二氧化碳,避免生成NOx造成二次污染,高温催化进一步催化分解挥发性有机物,能够深度净化废气中的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节约能源,降低净化成本,排出的气体达到环保要求。
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多级净化处理废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废气导入吸附反应器,其中所述吸附反应器内部平行堆叠填充圆筒状的吸附碳,其中废气流动的方向和圆筒状的吸附碳的中空方向相同,通过圆筒状的吸附碳去除废气中部分污染物和微小固体颗粒;
2)将步骤1中吸附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从吸收塔的底部进气口导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底部设置回收槽回收液体,吸收塔顶部设置排气口排出气体,塔内温度为80℃,在吸收塔中喷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回收废气中的甲苯和丙酮;
3)低温催化:向步骤2中排出的气体导入第一反应床,调整反应床内温度为400℃,第一反应床中填充有第一催化剂,通过第一反应床催化分解胺类物质,得到氮气,水和二氧化碳;
4)高温催化,向步骤3中排出的气体注入氧气,调整混合气体中的氧含量为40体积%,将混合气体导入第二反应床,调整反应床内温度为600℃,所述第二反应床中填充有第二催化剂,通过第二反应床催化分解挥发性有机物。
进一步的,所述圆筒状的吸附碳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中空的筒状棉花秆在质量百分比浓度60%的磷酸溶液中浸泡20小时后,取出烘干,在氮气中1100℃炭化2小时,再通入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为10%的二氧化碳-氮气混合气体,活化1小时,再降温至800℃,通入水蒸气体积浓度为6%的水蒸气-氮气混合气体,活化1小时,冷却后,分别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盐酸和纯水洗涤,烘干后,得到圆筒状的吸附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催化剂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将硝酸铈和硝酸锰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一水合氧化铝,二氧化钛粉末和瓜尔胶,得到混合浆料,其中浆料的组分为,以水为基准100重量份,硝酸铈为25重量份,硝酸锰为90重量份,一水合氧化铝为200重量份,二氧化钛为30重量份,瓜尔胶为5重量份,120℃干燥,在600℃高温烧结6h,得到氧化铝担载的含有Mn、Ce、Ti的复合氧化物的第一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绿锦一方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绿锦一方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08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