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电梯轿门防夹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9820.9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廖静云;颜朝友;潘继志;陈曦;潘健鸿;孙良艳;张冲;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13/26 | 分类号: | B66B13/26;B66B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声波 电梯 轿门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电梯轿门防夹保护方法,包括:1、在电梯轿门顶部安装超声波装置,通过超声波装置对电梯轿门进行防夹保护;2、启动超声波装置,电梯主机收到电梯门机的开门信号,超声波装置发射测点信号,并将测点信号发送至电梯主机,开启实时检测距离的功能;3、实时检测过后,电梯主机收到关门信号,将电梯轿门关闭,电梯轿厢开始启动运行;本发明利用超声波测距原理能够有效的检测电梯轿门之间是否有阻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检测检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电梯轿门防夹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轿门防夹保护装置是电梯轿门上的一个重要的保护装置,可以防止乘客被层门夹伤,《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和《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均对其进行的相关规定,目前常见的层门防夹装置主要有安全触板和光幕;安全触板依靠撞击做出反应,既会对乘客或物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本身也较容易损坏,如一旦微动开关失灵,则有可能继续关门,导致乘客发生夹伤、挤伤等问题。光幕是当前电梯应用比较广泛的层门防夹保护装置,但是光幕采用的红外线,第一对卫生要求较高,且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器要求安装精度较高,容易出现误动作,导致无法关门,而且光幕一般安装在轿门侧边,由于轿门距离比较长,为了获得好的保护作用,光幕要求位数比较高,即红外线发射和接收点数要求比较多,才能避免漏检;如果位数较低,对于一些细长物件无法检测,容易损坏电梯,而且电梯光幕对玻璃等透光物不敏感,出现搬运玻璃时,玻璃未完全进入电梯,光幕无法感应,电梯仍然关门运行,玻璃挤碎,甚至损坏门机。在观光电梯或者室外光线比较强的电梯,光幕对阳光比较敏感,容易出现工作不灵敏,导致乘客夹伤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电梯轿门防夹保护方法,利用超声波测距原理能够有效的检测电梯轿门之间是否有阻挡物,来防止乘客被夹伤,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电梯轿门防夹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电梯轿门顶部安装超声波装置,通过超声波装置对电梯轿门进行防夹保护;
步骤S2、启动超声波装置,电梯主机收到电梯门机的开门信号,超声波装置发射测点信号,并将测点信号发送至电梯主机,开启实时检测距离的功能,实时检测功能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所述两种情况包括:
情况一:测点信号正常,时间到达电梯门机开门时间,电梯门机启动,开始关门;
情况二:测点信号异常,超声波装置将测点信号反馈给电梯主机,电梯主机保持门机开门状态,直至检测到信号正常,电梯恢复正常,开始关门;
步骤S3、实时检测过后,电梯主机收到关门信号,将电梯轿门关闭,电梯轿厢开始启动运行;所述步骤S1中的超声波装置为多个长条阵列式的超声波条形探头,所述步骤S1中安装超声波装置具体为:在电梯轿门顶部开设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长度为电梯轿门完全开启时的开门间距,将所述多个长条阵列式的超声波条形探头安装在所述条状凹槽内;所述步骤S2中的情况二进一步具体为:长时间出现测点信号异常时,将会启动语音提示,语音提示过后再次等待一个电梯设置的开门时间,所述超声波装置仍然检测到测点信号异常,报故障至电梯主机,电梯主机切断电梯轿厢照明,电梯停止运行;所述长时间设定为电梯开门时间的5倍;所述步骤S2中开始关门后还包括超声波装置内设置有第二设定值和第一设定值的测距距离,电梯轿门左右两侧关闭时出现测距距离为第二设定值的信号,关闭出现第二设定值的测点信号,其余信号测距值保持第一设定值,直到全部测点关闭;出现小于第一设定值的一个或多个测距信号,电梯门机将重新启动;所述第一设定值的范围为2.10m-2.75m,所述第二设定值的范围为1.82m-2.5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未经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98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