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塞焊孔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9719.3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0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解志祥;尹晓亮;张紫雯;邬瑞峰;侯金柱;齐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2 | 分类号: | B23K9/02;B23K9/067;B23K9/16;B23K9/28;B23K9/3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塞焊孔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塞焊孔焊接方法,包括制作引弧板;摆放引弧板;焊接引弧板:在引弧板上起弧,起弧后直线行进,在电弧稳定后引入塞焊孔内,此时由于电弧强大的推力,将引弧板的坡口烧穿,并与母材熔合;焊接完成后,移走引弧板。本发明所述的塞焊孔焊接方法,通过创新引弧板和改变操作手法,克服了起弧时,焊接电弧不稳定,焊缝温度低,导致起弧处焊缝根部未熔合的缺陷,保证焊接质量,此方法可以应用到不同板厚,不同孔径的塞焊孔焊接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塞焊孔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焊工焊接工作试件的考核过程中,塞焊孔的焊接质量一直是影响焊工培训进度快慢和车体焊接质量的难题。按照PB位置角焊缝的焊接手法进行环角焊缝位置操作,再将焊缝进行填满的操作过程易导致各种焊接问题,如起弧处焊缝根部未熔合,焊缝根部未熔合,焊缝层间未熔合,弧坑出现缩孔。按照此操作手法操作,焊缝金相的合格率仅为1%左右,意味着焊工在操作过程不能很好的控制焊缝质量,焊缝金相的合格与否完全在于运气。在天津地铁5号线的项目中,车体各部位大面积采用了塞焊孔的焊缝形式,焊接质量的缺陷严重威胁着地铁车辆的运行安全。
采用常规的焊接操作手法焊接,即在焊缝6点钟位置起弧,起弧后转向3点钟位置,转向12点钟位置,转向9点钟位置,转向6点钟位置,最后转向焊缝中间,待填满焊缝后,收弧填满弧坑。如图1所示。焊接完成后,对试件切割进行金相检验,可以明显观察到焊缝根部未熔;底板熔合不良,导致焊缝熔深不合格。焊接不合格原因为:(1)塞焊孔径较小,起弧后焊缝近乎被填满,焊接电弧难以达到根部,导致根部未熔合;(2)起弧时,焊接电弧不稳定,焊缝温度低(即使采用起弧大电流焊接),导致起弧处焊缝根部未熔合;(3)环形焊缝,焊工操作须近360°变换焊枪角度,纯手工操作难以达到;(4)不锈钢焊接焊缝的熔合依靠弧柱的温度,而不是熔池的温度,孔径小,熔池将焊缝中间盖住,电弧难以达到;(5)母材板厚较厚,焊工操作时,保证焊接干伸长度则难以观察焊缝根部熔合情况,增大干伸长度则致使焊接电弧增长,弧柱温度降低,焊缝根部未熔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塞焊孔焊接方法,以解决塞焊孔焊接时焊缝根部未熔合及底板熔合不良的缺陷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塞焊孔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引弧板;摆放引弧板;焊接引弧板:在引弧板上起弧,起弧后直线行进,在电弧稳定后引入塞焊孔内,此时由于电弧强大的推力,将引弧板的坡口烧穿,并与母材熔合;焊接完成后,移走引弧板。
进一步的,制作引弧板的具体步骤为:根据塞焊孔大小确定引弧板尺寸,并将引弧板坡口打磨成45°。
进一步的,引弧板的材质与塞焊孔母材的材质相同,具体为异种钢焊接时,引弧板的材质与塞焊缝母材上板的焊接材质相同。
进一步的,制作引弧板的标准为:引弧板的厚度与塞焊孔母材的厚度相同;引弧板的宽度为塞焊孔内径的1.5-2倍。
进一步的,摆放引弧板的具体方法为:将引弧板坡口反向放置,放置位置距塞焊孔边缘约3mm-5mm。
进一步的,焊接引弧板的具体方法为:调节焊接起弧电流状态为射流状态,在引弧板的A点起弧,起弧后用起弧电流直线向塞焊孔方向运动,待电弧稳定后,从3点钟位置引入塞焊孔内,此时焊枪角度应向前倾斜75°左右,以保证进入点根部的熔合,然后沿塞焊孔作锯齿状摆动,沿2点、1点方向快速摆动到12点钟位置,此时焊枪角度与底板呈75°,然后沿塞焊孔的直径方向快速摆动到6点钟位置,期间注意焊枪角度的快速转变,此时焊枪角度与底板应呈75°,再沿7点钟、8点钟方向摆动至9点位置,焊枪角度与底板呈75°,此时调整为正常的焊接电流,然后将整个塞焊孔填满,并进行收弧,注意延迟气体关闭后焊枪再移开焊缝。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塞焊孔焊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9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形钢板切割下料装置
- 下一篇:集成式弧长跟踪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