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纶生产废水高效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7995.6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8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刘泽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3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邢文月 |
地址: | 2211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纶生产 混合蒸汽 精馏 高效处理工艺 残留液 聚氨酯 稀释 超滤 絮凝 废水 废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设施 水蒸气 高效分离 高效回收 离心沉淀 生产废水 用水回流 储液池 精馏塔 冷凝器 冷凝塔 冷凝 备用 浓缩 削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纶生产废水高效处理工艺,属于氨纶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稀释絮凝、离心分离、浓缩、超滤、精馏等步骤,聚氨酯依次经过絮凝、离心沉淀、超滤,能够较好的与DMAC分离;在精馏过程中将精馏产生的含有水蒸气和气态DMAC的混合蒸汽导入高效接触冷凝器中后再导入冷凝塔中,混合蒸汽冷凝后作为稀释用水回流到储液池中备用。本发明能够高效分离生产废水中的DMAC和聚氨酯;能够高效回收精馏塔混合蒸汽中的DMAC,从而大大减少DMAC的流失;能够大幅度削减塔底残留液中的DMAC,从而大幅度减缓塔底残留液对后续污水处理设施的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纶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氨纶生产废水高效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氨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聚氨酯。DMAC为无色透明液体,低毒,可燃,具有热稳定性高、不易水解、腐蚀性低等特点,能够溶解多种化合物,能与水、醚、酮、酯等完全互溶,尤其是对聚氨酯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DMAC价格昂贵,为了将其回收,相关企业一般是先加清水稀释,将聚氨酯析出后刮除,然后再采用二次精馏的方法将DMAC提纯。这种方法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下列问题:(1)分离效率较低;(2)精馏塔蒸汽中含有相对较高浓度的DMAC,造成了DMAC的流失;(3)精馏塔底残留液中仍有较高浓度的DMAC和聚氨酯,残留液进入后续污水处理设施,会加重处理难度。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氨纶生产废水高效处理工艺,其能够高效分离生产废水中的DMAC和聚氨酯;能够高效回收精馏塔混合蒸汽中的DMAC,从而大大减少DMAC的流失;能够大幅度削减塔底残留液中的DMAC,从而大幅度减缓塔底残留液对后续污水处理设施的冲击。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纶生产废水高效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稀释絮凝:将氨纶生产废水集中于原液池中,将稀释用水导入储液池;然后将氨纶生产废水和稀释用水导向快速混凝池,氨纶生产废水和稀释用水在快速混凝池中混合、絮凝,得到混合液;
S2、离心分离:将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液通过溢流的方式排出并导入高效离心机中,在离心作用下,聚氨酯沉淀形成废渣,得到DMAC水溶液;
S3、浓缩:将步骤S2中得到的DMAC水溶液导入回流浓缩池中,经过浓缩处理后得到DMAC浓缩水溶液;
S4、超滤:将步骤S3中得到的DMAC浓缩水溶液导入超滤设备中,经过超滤膜错流过滤后,得到DMAC溶液,产生的错流液为聚氨酯溶液,将错流液回流至回流浓缩池中;
S5、精馏:将步骤S4中得到的DMAC溶液导入精馏塔中,经过精馏处理后,产生的DMAC送至生产中回用,将产生的含有水蒸气和气态DMAC的混合蒸汽导入高效接触冷凝器中后再导入冷凝塔中,混合蒸汽冷凝后作为稀释用水回流到储液池中备用。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聚氨酯废渣自排渣口排出后外运处置。实现了对高效离心机中废渣的及时清理和处置。
进一步地,步骤S3中的回流浓缩池定期定量进行排渣,排出的渣料导入集水坑中,集水坑中的水定期回流至快速混凝池中。可限制回流浓缩池内的聚氨酯浓度。
进一步地,步骤S4中的超滤膜定期进行冲洗,其冲洗方式为高速水流反冲洗,冲洗废液回流至储液池中。可有效防止超滤膜堵塞,且可将超滤膜上附着的少量DMAC送至储液池中,以便于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实现对该部分DMAC的收集。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7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