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外窗隔热性能快速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6576.0 | 申请日: | 2019-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6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吴祖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祖荣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2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风机 温度传感器 隔热性能 左部 快速检测设备 建筑外窗 控制装置 快速调节 热交换器 出风口 箱内腔 右部 计量 计量系统 检测设备 检测数据 倾斜设置 人工光源 电连接 计量箱 内环境 外环境 检测 水冷 外窗 能耗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外窗隔热性能快速检测设备,包括人工光源、内环境箱、计量箱、外环境箱、水冷计量系统和温度快速调节系统,所述温度快速调节系统包括上部温度传感器、左部温度传感器、右部温度传感器、第一变频风机、第二变频风机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变频风机倾斜设置在计量箱内腔上部,其出风口朝向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变频风机设置在计量箱内腔左部,其出风口朝向热交换器,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上部温度传感器、左部温度传感器、右部温度传感器、第一变频风机、第二变频风机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变频风机和第二变频风机的工作。本发明可大大减少检测设备的检测时间和检测能耗,使不同类型外窗的隔热性能检测数据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外窗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外窗隔热性能快速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能耗损失的薄弱环节。随着国家对门窗的节能、环保的等级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对建筑外窗的隔热性能指标越来越高,现有大多门窗企业多采用在门窗上设置活动遮阳或Low-e膜等措施以提高外窗的隔热性能。
目前评价建筑外窗隔热性能指标主要是遮阳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建筑行业标准《建筑门窗遮阳性能检测方法》JG/T440-2014和《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试验方法》JG/T281-2010中都详细介绍采用人工光源检测外窗遮阳系数或太阳得热系数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两种标准都基于稳态传热原理,采用标定热箱发检测建筑外窗的遮阳系数SC或太阳得热系数SHGC,上述检测方法虽然可较好地检测建筑外窗的隔热性能,但热计量箱内空气温度稳定时间较长且分布较不均匀,导致检测数据准确性一般、检测时间较长和检测能耗较高。这是由于在现有的建筑外窗隔热性能检测装置中,热计量箱的尺寸较大(长和宽一般不小于2m×2m,进深一般不小于1m)和热交换器设置在热计量箱内腔后部,且由于检测的外窗种类较多,在人工模拟光源照射下不同类型的外窗会导致热计量箱内温度分布不同和热交换器吸热速度不同。
例如,对于设有建筑百叶遮阳的外窗,模拟光照射透过外窗进入热计量箱内的上部,导致热计量箱内的上部空气温度相对较高;对于设有建筑硬卷帘的外窗,模拟光小部分反射回去,大部分会照射到外窗上被吸收,吸收的热量再传到到热计量箱内,热计量箱靠近外窗的区域温度会明显偏高;对于高透Low-e玻璃窗或普通中空玻璃窗,模拟光透光外窗会照射到热计量箱后侧,导致热计量箱内的后侧温度相对较高,对于低透Low-e玻璃窗,模拟光透过外窗进入热计量箱后侧的较少,大部分模拟光被玻璃吸收,从而导致热计量箱靠近外窗的区域温度会明显偏高。
现有的检测装置对于不同类型的外窗都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即热计量箱内腔后侧设置热交换器来吸收热量和通过不同位置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平均空气温度来判断热计量箱的温度波动幅度,这种方式对于高透Low-e玻璃窗或普通中空玻璃窗检测非常合适,其进入热计量箱内的大部分热量迅速被热交换器吸收,热计量箱内不同位置的空气温度分布也较为均匀,空气温度波动幅度可快速满足检测要求;但对于设有建筑百叶遮阳的外窗,由于模拟光透过外窗进入热计量箱的热量大部分位于上部,热交换器不能直接吸收热量,只能通过空气热量传递将该部分热量吸收,热计量箱内不同位置的空气温度分布较为不均匀,空气温度波动幅度在较长时间内才能满足检测要求,从而导致整体上检测装置用电能耗较高,同理,对于设有建筑硬卷帘的外窗或其他类型的外窗,也存在上述缺点。
因此,目前急需研发一种适合多类型外窗快速检测隔热性能的技术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外窗隔热性能快速检测设备,根据检测时热计量箱内的温度分布状况,控制相应的变频风机工作使热计量箱内的温度值和波动范围快速符合检测要求,大大减少装置的检测时间和检测能耗,使不同类型外窗的隔热性能检测数据更加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祖荣,未经吴祖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6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