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水下探测的多源异构数据预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4712.2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6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孙飞虎;张扬帆;尹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6/901 | 分类号: | G06F16/901;G06F16/9038;G06F16/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杨青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水下 探测 多源异构 数据 预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水下探测的多源异构数据预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多源异构数据,所述多源异构数据为不同探测源采集的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将多源异构数据写入预先构建的元数据数据库;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将一致性处理后的多源异构数据写入预先构建的接收数据数据库。本发明的方法解决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命名冲突、格式冲突、结构冲突,实现水下探测体系中异构数据系统之间数据的透明、安全访问、转发与重演;该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使用灵活、鲁棒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源异构数据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水下探测的多源异构数据预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水声装备的快速发展,获取的信息已经呈现出涌现的特点;同时外部系统的战略和战术情报、远程侦察监视系统、作战指挥软件形成的方案计划以及海洋环境类数据等多样化和多类型的信息导致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大规模涌现的水声数据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而当前水声数据多样而无管理、无深入挖掘的现状十分严峻。面向水下探测的多源异构数据预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水声数据的有效集成,对于充分挖掘水声数据“资源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是关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存储信息和其他特征的信息。元数据的目标是实现数据共享,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元数据模型的研究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考古学、医学、天文学等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在海洋声学领域,元数据模型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文献中提出了一种海洋声学元数据的表示方法,用于标准化分散的海洋声学元数据;并且搭建基于标准声学元数据的处理平台,此平台能够整合大规模时空分析的结果,有助于系统性分析获取的海洋数据产品。虽然此项工作只关注于仿生声学的元数据模型,缺乏多源数据的考虑,但是其提出的声学元数据设计思想仍然值得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洋声学数据集成中,欧美等多国建立了多个数据存储仓库。这些数据存储仓库大多以在线共享的形式存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管理,可以作为某项指标的试验验证数据库来使用,但是在数据访问效率上存在不足,“资源性”也有待挖掘。参考文献[1](V.M.Trenkel,P.H.Ressler,M.Jech,et al.,Underwater Acousticsfor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State of the Science and Proposals forEcosystem Indicators,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vol.442,pp.285-301,2011.)开展进行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数据集成研究,集成水下主动声纳探测海洋生态数据和移动船只测量的补充数据,目的是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这一方法还在探究阶段,海洋观测数据的收集还不完备,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服务于水下探测体系建设需求,满足多源异构数据存储、传输与访问的需求,提出一种面向水下探测的多源异构数据预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水下探测的多源异构数据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多源异构数据,所述多源异构数据为不同探测源采集的数据;
根据数据类型将多源异构数据写入预先构建的元数据数据库;
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
将一致性处理后的多源异构数据写入预先构建的接收数据数据库。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元数据数据库包括若干个根据元数据模型设计的多源异构数据表单,每个表单记录一种数据类型的数据。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元数据模型包括主要部分和附加部分;所述主要部分包括:
数据标示,用于表示数据类别;所述类别包括态势数据和接收外部数据;所述态势数据包括:目标态势和声场态势;所述接收外部数据包括:目标类数据、特征类数据与信号类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4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