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管桩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4324.4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建安管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C11/00;B66C13/16;B66C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管桩吊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吊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架以及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于支架顶部的横向支撑轨、分别沿横向支撑轨长度方向滑动设于横向支撑轨上的两个输送车以及对应连接于输送车底部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通过挂环以及链条配合连接有吊具架体,吊具架体上安装有吊钩单元;吊钩单元包括固定设置于吊具架体上的安装座以及转动贯穿于安装座的主轴,主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基座,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吊钩组绕以主轴为轴长方向转动上下摆动以勾持管桩的驱动机构。该吊具无需人为跑到管桩的旁边,将管桩进行捆扎后进行吊装,操作简单,且吊装过程稳定,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吊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桩是建筑领域常用的构件。在民用建筑中通常超过5层以上的建筑就要打桩加固地基;而在大型工业建筑中更需要使用大量的管桩为基础,而且随着打桩深度深,需要的管桩也越长和越粗。
现有技术中的管桩吊装过程,通常需要操作人员站在堆放存储的管桩旁边,然后借助绳索将所要吊运的管桩的两端捆紧并将绳索挂于吊机的挂钩上,再由吊机驱使吊钩移动以达到吊运管桩的目的。
但是,在管桩吊装的过程中,需要“两个操作人员亲自站在堆放存储的管桩之两端的旁边,由两操作人员各自将要吊起同一管桩的端部捆紧再将绳索挂于吊机的挂钩上”这一现场作业,又由于管桩及挂钩笨重,浪费人力资源的同时也容易发生伤亡事故,故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吊具,该吊具无需人为跑到管桩的旁边,将管桩进行捆扎后进行吊装,操作简单,且吊装过程稳定,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管桩吊具,包括支架以及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于支架顶部的横向支撑轨、分别沿横向支撑轨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横向支撑轨上的两个输送车以及对应连接于输送车底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通过挂环以及链条配合连接有吊具架体,所述吊具架体上安装有用于勾持管桩的吊钩单元;所述吊钩单元包括固定设置于吊具架体上的安装座以及转动贯穿于安装座相对两侧壁的主轴,所述主轴沿其长度方向枢接有吊钩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吊钩组绕以主轴为轴长方向转动上下摆动以勾持所述管桩的驱动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输送车的滑移实现了两个吊具架体横向间距的改变,横向支撑轨在支架上的滑动实现了两个吊具架体水平位置的改变,且升降机构实现了吊具架体上下位置的调节,同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吊钩组对管桩进行夹持,无需人为跑到管桩的旁边,将管桩进行捆扎后进行吊装,操作简单,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端固定连接于输送车底部的钢丝绳、卷绕设置于钢丝绳上的滑轮组以及连接于钢丝绳另一端的钩体,所述滑轮组包括转动承载于输送车底部的定滑轮以及卷绕于钢丝绳上的动滑轮;所述钩体的一侧壁沿钩体弧度方向设置有滑轨,且所述滑轨靠近钩角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滑轨内滑移连接有用于启闭钩体开口的限位条,所述钩体于滑轨的同一侧壁上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朝向钩角的一侧设置有供限位条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限位条和定位块之间设有用于锁合和解锁限位条的限位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吊环挂于钩体上,然后通过滑动限位条将限位条锁合于插槽内,使钩体处于闭合的状态,且通过限位组件对限位条进行固定,使得在大风等恶劣的天气进行吊装工作时挂环不容易从钩体上滑脱,从而减少在吊装的过程中升降机构与吊具架体脱离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钢丝绳与滑轮组的配合实现了吊装管桩位置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建安管桩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建安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4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