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DHDP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系统优化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3900.3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9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葛继科;陈栋;刘灿;陈国荣;韩琦;陈祖琴;钟红月;陈承源;代雪玲;吴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5B13/02;G05B1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王玉芝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热电联 微网系统 能量利用效率 优化运行 最优控制 微网 优化 性能指标函数 不确定性 动态规划 控制误差 模型网络 实时优化 运行过程 运行优化 动态性 启发式 强耦合 建模 更新 | ||
1.一种基于ADHDP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系统优化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的单元模型。
S2,建立微型燃气轮机模型,并对发电装置、储能蓄电池、蓄热装置分别建立数学模型;
S3,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系统的模型网络,确定冷热电联供型微网优化过程模型输入样本数据和输出控制动作,建立基于ADHDP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优化控制模型,所述控制模型包括执行网络和评价网络;
S4,更新评价网络和执行网络权值,并分别通过执行网络和评价网络获得控制信号u(t)、和性能指标函数J(t),
根据贝尔曼方程获取性能指标函数J(t),
式中γ为折扣因子,
效用函数U(t)如下所示,
n代表系统运行的某一段时间,
t代表系统运行时间,i是效用函数的迭代次数;
S5,将S4所得控制信号u(t)和当前时刻系统状态x(t)作为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系统模型的输入,得到系统输出x(t+1),计算控制误差E(t),若小于期望误差,结束训练,否则转步骤S4,其中误差E(t)的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E(t)=U(t)+γJ(t)-J(t-1),式中γ为折扣因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DHDP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系统优化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系统的模型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个数为8个,输出层神经元为2个,隐含层节点为10个,隐含层传递函数为tansig函数,输出层传递函数为purelin函数;期望误差最小值为0.0001,修正权值的学习效率为0.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DHDP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系统优化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建立微型燃气轮机模型:
微型燃气轮机的燃料燃耗量表示为,
式中为微型燃气轮机在t时段的燃料燃耗量,为微型燃气轮机在t时段产生的电功率,和λ为成本系数,
微型燃气轮机的热电比表示为,
式中是微型燃气轮机输出电功率时产生的热功率;为微型燃气轮机在t时段输出的电功率;为热点耦合系数;
采用以下公式建立分布式风力发电系统出力模型,
式中Pwt为风轮输出功率;ρ为空气密度,R为风轮叶片半径;Vwt为风速,κp为风能利用效率;
采用以下公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出力模型,
式中fpv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降额因素,Prate为光伏发电系统的额定功率;χ为光伏电池板上的实际辐照度,χz为标准条件下的辐照度;μ为功率温度系数,Ts为当前光伏发电系统的表面温度,Tstc为参考温度;
采用以下公式建立蓄电池数学模型,
式中分别表示为蓄电池在t和t-1时刻存储的电能(KWh);为t时刻蓄电池的蓄电功率(KW);Δt为时间间隔;是为t时刻蓄电池的蓄电功率(KW);δbt、ηbt.chr、ηbt.dis分别是蓄电池的自身能量损耗率、充电效率、放电效率,
蓄电池数学模型约束条件为,
式中Estar分别为蓄电池最低电量、最高电量、初始电量,分别为蓄电池的最低、最高充放电功率;η是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定义,Pratei为蓄电池的额定功率;
采用以下公式建立蓄热装置的数学模型,
式中分别表示为蓄热装置在t-1和t时刻存储的热量(KWh);Δt为时间间隔;Httst.chr、Httst.dis为t时刻蓄热装置的蓄热、放热功率(KW);δtst、ηtst.chr、ηtst.dis分别为蓄热装置的能量损耗率、放热效率、蓄热效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DHDP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系统优化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采用以下公式更新评价网络和执行网络权值,
WC(t+1)=Wc(t)+ΔWC(t)
其中αc为学习率,WC(t)为评价网络权重,EC(t)为评价网络的误差,EC(t)的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EC(t)=U(t)+γJ(t)-J(t-1)
而执行网络具体的权重更新如下所示:
Wa(t+1)=Wa(t)+ΔWa(t)
其中αa为学习率,Wa(t)为执行网络权重,u(t)为当前的控制动作,Ea(t)为执行网络的误差,Ea(t)的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Ea(t)=U(t)+γJ(t)-J(t-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39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