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1306.0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2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花;孙强;耿铁;王伟;陈晏如;罗健生;李自立;苗海龙;谭业邦;刘刚;吴若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8/32 | 分类号: | C08F8/32;C08F210/14;C08F222/06;C09K8/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陈丹;张奎燕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交联 马来 酸酐 十八 交替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一种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化学结构,其中,m=0、1、2或3,n为40‑50。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与多烯胺进行改性交联反应,得到所述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本申请的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降滤失作用,能够用作钻井液降滤失剂。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共聚物的合成技术,尤指一种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石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对工业上开采更多的难开发、待开发的储层提出了要求。钻井液是在钻井过程中井内所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其作用为带出钻屑、冷却和润滑钻具、维持井眼稳定、平衡地层压力等。我国存在大量的高温高压油气田,其极端条件使得开采操作难度极大。油基钻井液由于具有抗高温、抗盐钙侵、有利于井壁稳定、润滑性好、抗污染能力强、油层保护和机械钻速快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钻探深井、超深井、大斜度定向井、多分支井和水平井等复杂地层井。钻井液的滤失量是衡量钻井液性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降滤失剂作为油基钻井液体系中的关键组分,其主要作用为使钻井液在井壁上形成薄而致密的泥饼、降低滤失量,维持井眼稳定以及减少钻井液液固相侵入地层、损害油气层,是必不可少的处理剂之一。
目前,油基钻井液用降滤失剂品种相对水基钻井液用降滤失剂较少,主要分为高分子聚合物类、腐殖酸胺类、木质素类和沥青类产品,其中沥青类降滤失剂具有取材广泛和价格便宜等优势,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应用,然而沥青类降滤失剂存在降低钻速、污染环境和加量大等缺点,在国内环境敏感区域和国外大部分地区的油基钻井液配方中,已对其限制使用。故开发成本低、用量少、环保的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可用作油基钻井液的降滤失剂,降滤失效果明显,且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其具有如式(I)所示的化学结构:
其中,m=0、1、2或3,n为40-50。
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如式(II)所示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与多烯胺(又叫多乙烯多胺)进行改性交联反应,得到所述改性交联的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
其中,式(II)中的n为40-5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多烯胺可以选自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任选地,为四乙烯五胺。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多烯胺与制备所述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的马来酸酐的摩尔比可以不超过2:1,任选地,为1: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改性交联反应的反应温度可以为20-60℃,反应时间可以为2-6h。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改性交联反应可以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可以选自四氢呋喃、氯仿、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以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为单体,在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共聚反应,得到所述马来酸酐-1-十八碳烯交替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1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