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形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0536.5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6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麻纪子;田畑英二;水本乃文美;夏原敏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16 | 分类号: | G03G15/16 |
代理公司: | 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车玲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转印辊 控制电极 外周面 放电 电位 图像形成装置 中间转印带 调色剂像 放电电流 接触位置 图像缺陷 转印效率 转印部 排斥 上游 | ||
提供一种兼顾防止由转印部的放电所引起的图像缺陷和确保转印效率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电极(33)在与二次转印辊(24)和记录介质(S)的接触位置相比更靠二次转印辊(24)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二次转印辊(24)的外周面(24a1)接触。控制电极(33)的电位被设定在相对于二次转印辊(24)排斥调色剂像的一侧。在二次转印辊(24)和中间转印带(22)之间的空隙发生放电而放电电流流过记录介质(S)的条件下,控制电极(33)与二次转印辊(24)的外周面(24a1)接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日本特开2000-30538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具备与被旋转驱动的中间转印带的内侧面抵接的对置辊以及与对置辊对置而与中间转印带的外侧面抵接的转印辊,在转印辊和对置辊之间产生转印电场,在转印辊和中间转印带的抵接部分附近的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设置用于减弱该部分的转印电场的电场限制部件。
发明内容
在上述文献中,记载了因为通过电场限制部件来减弱电场所以不会发生帕邢(Paschen)放电。本发明人尤其在高速设备中发现了如下课题:若防止放电的发生则不能确保转印所需的电荷。
因此,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能够兼顾防止由转印部的放电所引起的图像缺陷和确保转印效率的图像形成装置。
若在二次转印部中发生放电,则有时会产生应转印到记录材料的调色剂像的一部分并未转印而成为为白点状的图像缺陷(所谓的白斑)。本发明人等获得了新的见解:就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的捏合部的跟前的放电而言,在流过大的放电电流的情况下会产生图像缺陷,但另一方面,在流过不至于导致图像缺陷的小的放电电流的情况下,起到将转印所需的电荷供应给调色剂层的作用。本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为了兼顾图像缺陷的防止和转印效率的确保,需要抑制大的放电电流且供应转印所需的电荷的部件,提出了以下的结构。
即,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转印带,承载调色剂像;转印旋转体,具有外周面,且对与外周面以及转印带接触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转印调色剂像;以及控制电极,在转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转印旋转体和记录介质的接触位置的上游侧,与外周面接触。控制电极的电位被设定在相对于转印旋转体排斥调色剂像的一侧。在转印旋转体和转印带之间的空隙发生放电而放电电流流过记录介质的条件下,控制电极与外周面接触。
也可以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流过记录介质的放电电流密度的最大值为50mA/m2以上且450mA/m2以下。
也可以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二次转印辊的外周面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是外周面和转印带的距离等于在空隙发生放电的阈值的位置,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是与通过接触位置和转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的直线正交的直线,在转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接触位置的上游侧与外周面相交的位置,在与第一极限位置相比更远离接触位置且与第二极限位置相比更靠近接触位置的位置上,控制电极与外周面接触。
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还具备与转印旋转体对置且与转印旋转体形成捏合部的对置旋转体以及引导部件,引导部件形成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使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相对于捏合部的上游侧与外周面接触。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通过与附图关联理解的有关本发明的以下的详细说明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二次转印部的放大图。
图3是放大表示捏合部的周边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辊内的电流的示意图。
图5是电流测量用的驱动辊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05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