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8989.4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4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梅;龚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梅;成都英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郭受刚;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斜 探头 记录仪 测斜管 线缆 读码器 屏蔽板 线标 检测 斜度 倾角传感器 报警装置 顶部安装 加速度计 检测数据 倾角计算 数据传输 线缆连接 布设 测点 放入 套接 预埋 报警 测量 支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测斜管预埋在待测地;步骤2,在测斜管的顶部套接屏蔽板,在屏蔽板顶部安装读码器、报警装置及记录仪;步骤3,通过线缆连接记录仪和测斜探头,测斜探头上设置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计,并在线缆上布设多个线标;将线缆上连接有测斜探头的一端放入测斜管中,提升线缆改变测斜探头在测斜管中的高度;步骤4,当读码器检测到线标经过时,停止提升线缆,判断测斜探头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发出报警,测斜探头检测倾斜角度并将数据传输至记录仪;步骤5,记录仪获取每个线标的检测数据后通过倾角计算出位移。本发明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够测量所有的测点斜度,减少了人力支出,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基坑、大坝、滑坡体倾斜度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测斜方法。
背景技术
测斜仪是一种测定钻孔倾角和方位角的原位监测仪器。在国外,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利用测斜仪对土石坝、路基、边坡及其隧道等岩土工程进行原位监测。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引进美、日、英等国生产的测斜仪对一些重大的岩土工程进行原位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相关的研究机构随后研制出电阻应变式、加速度计式和电子计式等智能型测斜仪。到目前为止,各种各样的测斜仪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矿产冶金、交通与城建岩土工程领域,在保证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及其使用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现有技术需要两个工作人员才能完成,工作人员A手提测斜仪上的电缆将测斜仪的测斜探头放到测斜管中,工作人员A将测斜探头按照一定的距离移动测斜探头的高度,工作人员B在工作人员A将测斜探头定点的时候通过控制测量开关使得测斜探头对该点位置的倾斜角度进行测量,当工作人员A将测斜探头移动到下一个测点时,工作人员B继续对该点位置的倾斜角度进行测量,工作人员A和工作人员B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将测斜管中所有的测点的角度测完为止。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现有技术中的测斜方法需要两个工作人员配合完成测量工作,花费人力较大;第二,现有技术中的测斜方法依赖于工作人员的经验控制测斜探头提升的距离,如果工作人员对于同一个测点进行多次测量或者对测斜管中的测点不完全测量,测斜仪是不会有任何记录进行指正,导致测量数据的真假无法辨别,无法起到测斜防止地基变形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测斜方法需要两个工作人员配合完成测量工作,花费人力较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斜方法,减少人力支出,使得测斜工作能够由一个工作人员单独完成,提升检测效率。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测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测斜管预埋在待测地;
步骤2、在测斜管的顶部套接环形屏蔽板,同时在屏蔽板顶部安装读码器、报警装置及与读码器连接的记录仪;
步骤3、在记录仪的信号端口连接线缆,线缆的另一端连接测斜探头,测斜探头上设置与报警装置连接的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计,并沿线缆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布设多个线标;将线缆上连接有测斜探头的一端连同测斜探头一起放入测斜管中,同时使得线标均位于测斜管内;提升线缆改变测斜探头在测斜管中的高度,同时,随着测斜探头高度的改变,在线缆设置的多个线标依次经过读码器;
步骤4、当读码器检测到线标经过时,停止提升线缆,报警装置获取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计采集的数据并判断测斜探头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当判断测斜探头处于稳定状态时发出报警,则测斜探头对其所处高度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通过线缆传输至记录仪;在检测后,继续提升线缆,重复步骤4,直至所有线标都经过读码器后执行步骤5;
步骤5、记录仪获取每个线标对应的检测数据后通过倾角计算出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梅;成都英智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杨梅;成都英智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89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