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冲共聚聚丙烯和聚丙烯组合物及各自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8856.7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2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华林;杜建强;董金勇;秦亚伟;王筱琪;陈锟;王希;邓征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F210/16;C08F210/02;C08F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乔雪微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聚 聚丙烯 组合 各自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冲共聚聚丙烯,包含基体材料和分散在基体材料中的橡胶相,所述基体材料为均聚聚丙烯或者无规共聚聚丙烯,所述橡胶相为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所述抗冲共聚聚丙烯的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12-26重量%,橡胶相含量为25-60重量%,所述基体材料中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0-5重量%,且所述橡胶相中的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与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之比为0.5-1∶1;
所述抗冲共聚聚丙烯中还包含功能助剂,所述功能助剂选自通式为R1mSiXn(OR2)k的有机硅烷,R1为C2-C20的烃基,且R1的末端含有α-烯烃双键、降冰片烯基团、环烯烃基团或双环戊二烯基团,X为卤素,R2为C1-C20的烷基,m为1-3的整数,n为1-3的整数,k为0-2的整数,且m+n+k=4;
以所述抗冲共聚聚丙烯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功能助剂的含量为10-120ppm;
所述抗冲共聚聚丙烯在230℃、2.16kg的熔体流动指数为0.1-10g/1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共聚聚丙烯,其中,所述基体材料中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0-4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共聚聚丙烯,其中,所述基体材料中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0-3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共聚聚丙烯,其中,所述抗冲共聚聚丙烯在230℃、2.16kg的熔体流动指数为0.5-5g/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共聚聚丙烯,其中,所述功能助剂选自7-辛烯基烯丙基二氯硅烷、7-辛烯基乙烯基二氯硅烷、5-己烯基烯丙基二氯硅烷、7-辛烯基二(烯丙基)氯硅烷、二(7-辛烯基)烯丙基氯硅烷、二(7-辛烯基)二氯硅烷、三烯丙基氯硅烷、二(烯丙基)二氯硅烷、2-(5-亚乙基-2-降冰片烯基)乙基烯丙基二氯硅烷、二[2-(5-亚乙基-2-降冰片烯基)乙基]二氯硅烷、二[2-(3-环己烯基)乙基]二氯硅烷、2-(双环戊二烯基)亚乙基烯丙基二氯硅烷和二[2-(双环戊二烯基)亚乙基]二氯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抗冲共聚聚丙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在第一聚合反应釜中,在烯烃聚合催化剂、所述功能助剂和氢气的存在下,使丙烯和可选的乙烯进行第一聚合反应,得到第一聚合物粒料;
2)将所述第一聚合物粒料引入至第二聚合反应釜中,通入乙烯和丙烯进行第二聚合反应,得到第二聚合物粒料;
3)所述第二聚合物粒料进入脱活塔并与脱活剂接触,使催化剂、功能助剂失活并使聚合反应终止,得到抗冲共聚聚丙烯;
所述第一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60-70℃,时间为0.5-2小时,压力为1.8-2.8MPa,氢气与丙烯的质量比为0.001-0.05∶1;
所述第二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60-70℃,时间为1-2小时,压力为2.0-2.8MPa;
所述脱活剂为氮气与水蒸气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丙烯,所述功能助剂的用量为0.001-0.05重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包含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可选的外给电子体,所述主催化剂为钛化合物、镁化合物和内给电子体的反应产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丙烯,所述主催化剂的用量为0.001-0.01重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乙烯与丙烯用量的质量比为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88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