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8136.0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田忠民;陈乐;王进;刘睿;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F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室 燃气 燃气管线 风机房 中板层 通风 节点结构 通风风机 风管 开孔 种管 安全隐患 功能需求 空间布置 密封隔绝 通风死区 通风系统 优化设计 通风井 对管 连通 升高 | ||
本发明属于通风系统领域,涉及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燃气舱室及燃气管线出舱室,以及密封隔绝设置在燃气管线出舱室与燃气舱室之间的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管线出舱室一侧上开设有通风开孔,所述通风开孔通过第一风管与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舱室的一侧上设置的通风风机相连;所述通风风机通过第二风管与通风井相连;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对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有效缩短了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Ⅱ的长度以及燃气管线出舱室Ⅲ内的管线长度。解决了因舱室升高带来的通风死区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风系统领域,涉及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管廊燃气舱端部通常涉及燃气管线出舱问题和通风问题,鉴于管廊埋深一般较深,为满足出舱后燃气管线覆土的正常深度,在燃气管线出舱的管廊端部需对管廊内空进行局部抬升,此时在燃气舱的端部就会形成一个上凹的出线空间。
传统做法将端部出舱节点与通风节点分开设计,此种双节点布置方式使管廊节点长度增加。另一方面,管廊端部顶板上凹而形成的局部空间并不能很好地进行通风换气,由于该空间相对密闭,且又处于管廊端部,极易形成通风死区。廊内燃气管道一旦发生泄露,比重较轻的天然气将在该空间内积蓄而得不到及时排放,势必给管廊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通过缩小通风节点长度,设置通风开孔,将上凹空间纳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消除通风死区,避免燃气聚积而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燃气舱室及燃气管线出舱室,以及密封隔绝设置在燃气管线出舱室与燃气舱室之间的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燃气管线铺设在燃气舱室中并延伸进入燃气管线出舱室,通过燃气管线出舱室侧壁的燃气管线出舱孔引出,与廊外燃气管线对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管线出舱室一侧上开设有通风开孔,所述通风开孔通过第一风管与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朝向燃气舱室的一侧上设置的通风风机相连;所述通风风机通过第二风管与通风井相连;还包括独立设置的人员逃生室,间隔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远离燃气管线出舱室的一侧上。
可选地,所述通风开孔开设点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顶板下缘。
可选地,通风开孔通过通风防火阀与第一风管相连。
可选地,所述通风风机通过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侧壁上的风机基础设置在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内。
可选地,所述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检修的风机房检修口,所述风机房检修口与燃气舱室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人员逃生室设有用于人员逃离的逃生井盖,连通至外部地面。
可选地,所述燃气舱室内铺设有燃气支墩,所述燃气管敷设在燃气支墩上。
可选地,所述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与所述人员逃生室之间采用防火隔墙隔离。
可选地,所述防火隔墙上设有常闭防火门。
可选地,所述通风井远离第二风管的一侧上设有风亭百叶。
可选地,所述燃气管线出舱孔上海设有防水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整合燃气管线出舱室与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两处通风节点,将通风口统一设置在通风井内,减少了通风节点的长度;通过通风开孔的设置将上凹的通风死区纳入燃气舱中板层风机房,消除了通风死区,避免了燃气聚积,从而避免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81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