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声道混音的回音消除系统和回音消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3615.3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7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徐仁俊;陈晓群;赵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1/0208 | 分类号: | G10L21/0208;G10L19/0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声道 回音 消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声道混音的回音消除系统和回音消除方法,其中回音消除系统包括语音助手模块和至少一个声音信号产生设备,分别输出适配于扬声器配置的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复制模块,复制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以得到对应的第三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第一混音模块,对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并转化以得到二声道的第一混音数据;第二混音模块,对第三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进行混音以得到第二混音数据;回音消除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混音数据进行回音消除;播放模块,接收并播放第二混音数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多声道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后的混音数据进行回音消除,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多样性和优良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除回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声道混音的回音消除系统和回音消除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音频设备中通常会存在声学回音的问题,并且传统的语音助手的音频通道输出和回音采样都是以二声道为主,并且音频设备的扬声器配置也仅支持二声道输出。
因此传统的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语音助手设备通常为二声道和单声道设备,即上述语音助手设备的音频输出仅支持自身音频的单一输出。因此语音助手设备为了消除外部噪声以及自激回音等噪声,通常将播放出去的二声道或者是单声道的声音回采,使用AEC(Acoustic Echo cancellor,回音抵消) 相关算法将噪声滤除;因此传统的回音抵消系统无法实现多声道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后的混合音频的输出。
现有技术将多声道音频的输出与自身单一音频输出互斥。即在播放多声道音频的时候将自身的单一输出禁止,或者是在播放自身单一音频输出的时候将多声道音频的输出禁止。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多声道音频与自身单一音频可以同时输出,但是回采的仅仅是自身单一音频的二声道或者是单声道的音频数据,当语音助手设备(Voice Assistant)输出两声道数据的时候会在输出到混频器之前将输出的音频数据直接拿回去做回音消除。这样的实现方式仅仅实现了语音助手设备相对于自身输出的回音抑制,对于应用程序或者是音频解码器的输出无法实现回音抵消,即只能实现二声道的回采,因此现有技术无法回采多声道的音频数据,从而降低回音消除的有效性,进而降低产品的功能多样性和优良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根据多声道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后的混音数据进行回音消除的多声道混音的回音消除系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声道混音的回音消除系统,其中,包括:
语音助手模块,用于输出适配于扬声器配置的第一音频数据;
至少一个声音信号产生设备,用于输出适配于扬声器配置的第二音频数据;
复制模块,分别与语音助手模块和至少一个声音信号产生设备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并分别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进行复制以得到对应第一音频数据的第三音频数据和对应第二音频数据的第四音频数据;
第一混音模块,与复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以及对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并转化,以得到一二声道的第一混音数据;
第二混音模块,与复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第三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以对第三音频数据和第四音频数据进行混音,以得到一第二混音数据;
回音消除模块,与第一混音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混音数据进行回音消除;
播放模块,与第二混音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播放第二混音数据。
优选的,回音消除系统,其中,声音信号产生设备包括应用程序和/或音频解码器。
优选的,回音消除系统,其中,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3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于超高动态范围的主动声学回声消除
- 下一篇:基于语音识别的降噪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