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机差速复合行星排动力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3315.5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7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段福海;王豫;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B60K17/04;B60K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许浩达 |
地址: | 51053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排 动力总成 复合行星 差速器 双电机 差速 传动差速器 制动器 闭合 成本控制 传递动力 单独驱动 电动车辆 联合驱动 驱动模式 输出动力 系统动力 圆锥齿轮 振动噪音 驱动机 总成本 壳体 联动 速比 紧凑 制动 转动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差速复合行星排动力总成,两部驱动机分别单独或组合地传动差速器的两个输入圆锥齿轮,差速器的壳体传递动力至若干列相互联动的行星排,行星排输出动力,当选择制动器对差速器和/或行星排进行闭合制动和/或释放转动时,实现了单独驱动和联合驱动条件下大、小速比等多种驱动模式,动力总成非常紧凑、成本控制很好、振动噪音小、系统动力损耗小和可靠性高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动力系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很多车企和动力总成企业通过采用更大减速比和更高电机转速以期获得更小的体积和系统成本,然而,随着电机最高转速从最初的6000rpm到目前20000rpm,这对电机转子制造精度、转子支撑轴承以及高精度高转速齿轮传动装置都提出了严格挑战,特别是超高速所引起的润滑问题和振动噪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导致了成本快速地增加。在一定速度范围内,单电机匹配大速比减速器方案比匹配小速比减速器方案会取得成本和重量上的降低,然而,一旦超过速度范围,其成本和可靠性问题就凸显出来。双电机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个电机驱动中大功率电机在系统综合效率和制造成本上的问题,然而,随之带来了转速精确匹配以及如何更好地提升系统效率问题。采用双电机方案需要解决拥堵路况单电机工作时,能够满足最大转矩需求以及另外一台电机不能跟随转动问题;需要解决大功率起步加速时,两台电机转速不需要精确匹配问题;需要解决良好路况经济行驶时,单电机能够能满足经济性行驶最高车速需求同时另外一台电机不能跟随转动;能够实现两台电机交互工作;需要解决最高行驶车速时,两台电机最高转速控制在最佳成本转速范围内;另外,能够实现驻车和空挡模式。如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将是比较理想的双电机动力总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小速比驱动模式丰富、噪音小、传动效率高、可靠性高的双电机差速复合行星排动力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电机差速复合行星排动力总成,包括两部驱动机,所述两部驱动机分别单独或组合地传动差速器的两个输入圆锥齿轮,差速器的壳体传递动力至若干列相互联动的行星排,行星排输出动力。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与差速器之间传动地连接有至少两级齿轮副;所述驱动机驱动首级齿轮副,所述末级齿轮副与输入圆锥齿轮同轴地安装。
优选地,所述差速器的壳体传动首级行星排,末级行星排传动另一差速器,该差速器输出动力。
优选地,所述一驱动机传动差速器的一输入圆锥齿轮,同时,所述另一驱动机传动差速器的另一输入圆锥齿轮;所述差速器的壳体安装输出齿轮,输出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齿圈的外圈,第一齿圈的内圈啮合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轮啮合传动第一太阳轮的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太阳轮同轴地传动第二太阳轮,第二太阳轮啮合传动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轮啮合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通过转臂连接第一齿圈。
优选地,所述每个输入圆锥齿轮连接一个制动器,所述太阳轮连接另一个制动器,所述一个齿圈连接第三个制动器。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双电机差速复合行星排动力总成,包括两部驱动机,所述一驱动机传动一输入圆锥齿轮,同时,所述另一驱动机传动另一输入圆锥齿轮;所述输入圆锥齿轮传动中间圆锥齿轮,中间圆锥齿轮安装壳体;所述每个输入圆锥齿轮还连接一个制动器;所述壳体安装输出齿轮,输出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齿圈的外圈,第一齿圈的内圈啮合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轮啮合传动第一太阳轮的同时输出动力;所述第一太阳轮同轴地传动第二太阳轮,第二太阳轮啮合传动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轮啮合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通过转臂连接第一齿圈;所述太阳轮还连接另一个制动器,所述一个齿圈还连接第三个制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33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罩收罩防卡装置
- 下一篇:加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