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井隧道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61451.0 | 申请日: | 201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曲相屹;常清法;孟祥凯;李荣强;冯显征;孙建松;杨硕;杨杰;杨力纲;闫韦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相屹 |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 地址: | 261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深井 隧道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井隧道测量方法,属于隧道测量技术领域,同一隧道内布置两条平行且相互独立的导线,一条主导线,一条辅助导线,主导线和辅助导线均位于巷道顶部,主导线位于巷道中心线,辅助导线位于主导线任意一侧,与之平行,并在每一控制点断面上两边各布置两个点,分别为C1、C2、C3、C4点,形成五边形,主导线控制隧道方向,辅助导线与主导线形成三角锁网验证导线稳定性及隧道变形情况,本方案提供解决方法,可及时观测控制点点位精度,有效保证主导线精度,保证隧道顺利准确施工,并能对隧道变形进行有效监测,方便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井隧道测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深井隧道的测量方法,其属于隧道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矿山及较深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压等因素影响,隧道经常发生变形,部分较为严重,部分肉眼不可见,为施工测量带来重要影响,如何高效准确的做好基本控制导线、包装隧道精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主要以反复导线复测为主,效率低,且隧道连续变形不能较早发现,影响导线精度。
主导线随隧道施工向前敷设过程中,控制点是否因地压应力影响发生位移。一旦这种情况出现而又未对导线及时进行复测时,向前敷设导线可能导线精度会受到影响,隧道施工精度亦会收到影响。而隧道施工过程中,若在隧道内布设传感器对隧道变形进行观测,由于传感器敷设及维护费用较高,施工过程中传感器又极易受到破坏,因此,布设传感器这种方案亦不可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深井隧道测量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深井隧道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施工测量时,布置两条导线,一条为主导线,一条为辅助导线,主导线和辅助导线均位于巷道顶板(顶部),主导线位于巷道中心线,辅助导线位于主导线一侧(任意一侧),与之平行,辅助导线位于主导线的下方,主导线向前敷设控制隧道方向,主导线利用全站仪向前敷设控制点时,先与辅助导线进行三角测量,设定A、B、C点为主导线上的已知点,FA、FB、FC点为辅助导线上的已知点,D点为拟敷设未知点,在C点架设仪器测量D点之前,先在B点架设仪器,与A点、FA点、FB、FC、C点进行三角测量,获得C点、FC点点位数据,分别与C点、FC点前值进行比较,确定C点、FC点位是否有偏差;
步骤二,在B点架设仪器观测C点时,同时观测C点断面两边上下左右四点,测量得到C1、C2、C3、C4,分别与前值比较,确定隧道变形情况,验证C点稳定性;
步骤三,确定C点点位精度在可靠范围之内后,在C点架设仪器向前测量D点并敷设中线,同时在D点两边布置D1、D2、D3、D4四点并测量,形成五边形断面;
步骤四,在C点完成敷设控制点D点及中线工作后,迁站FC点,观测FD点,使FD点与FA、FB、FC点同在辅助导线上。
进一步,所述主导线与辅助导线为相互平行前相对独立的导线,主导线布设在设计中线上,随隧道施工向前延伸,主要控制隧道方位;辅助导线与主导线对应各点形成简易三角网锁,随主导线向前延伸,确保及验证主导线稳定性,在主导线距离施工工作面最近中线遭到破坏时,辅助导线为控制隧道施工方位。
进一步,所述五边形断面各点可观测隧道变形情况,辅助检测主导线上控制点点位精度,在隧道较破碎区域可适当添加两边观测点,形成七边形、九边形等断面,以观测隧道变形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及时观测控制点点位精度,有效保证主导线精度,保证隧道顺利准确施工,提高了导线稳定性,并能及时发现隧道变形对控制点的影响,提早采取有效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相屹,未经曲相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1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