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改性钢渣制备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61150.8 | 申请日: | 201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声乐;董从雷;江磊;顾兴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20/10;C04B18/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改性 钢渣 制备 密集 沥青 混合 料及 方法 | ||
1.一种使用改性钢渣制备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该密集配沥青混合料按照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改性沥青4~5份;
玄武岩集料25~50份;
水性丙烯酸材料改性钢渣55~70份;
矿粉4~7份;
其中水性丙烯酸材料改性钢渣为表面覆盖有水性丙烯酸材料的钢渣,水性丙烯酸材料包括丙烯酸酯类、含端乙烯基团的有机硅氧烷、复合乳化剂、硅烷偶联剂、引发剂、助剂、填料、氨水、碳酸氢钠、无水乙醇和蒸馏水;
所述的水性丙烯酸材料按照质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丁酯165~19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10~235份;
含端乙烯基团的有机硅氧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6~10份、乙烯基环四硅氧烷2~3份;
复合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9~11份、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20份;
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6份;
引发剂:过硫酸铵2~3份;
助剂:二甲基硅油3~5份;
填料:滑石粉65~80份、钛白粉10~20份;
氨水6~12份、碳酸氢钠2~4份、无水乙醇10~25份、蒸馏水550~650份;
所述的改性沥青是SBS改性沥青;
所述的水性丙烯酸材料改性钢渣粒径分布范围是4.75mm~16mm,其浸水膨胀率小于1.5%,与水的接触角大于90°,由普通转炉钢渣经水性丙烯酸材料改性得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改性钢渣制备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玄武岩集料粒径分布范围是0.075mm~4.7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改性钢渣制备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矿粉为石灰石矿粉或岩浆岩矿粉,其粒径不大于0.075mm,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使用改性钢渣制备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钢渣改性:按比例称取原料配制水性丙烯酸材料,在钢渣表面喷洒水性丙烯酸材料,边喷洒边搅拌使水性丙烯酸材料均匀分布在钢渣表面,固化后使水性丙烯酸材料在钢渣表面完全固化成膜,得到水性丙烯酸材料改性钢渣;
2)密集配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按照相关规范的矿料级配设计AC-13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4.75mm粒径以上采用水性丙烯酸材料改性钢渣,4.75mm~0.075mm粒径范围内采用玄武岩集料,0.075mm粒径以下采用矿粉,沥青采用改性沥青;
3)密集配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制备:将水性丙烯酸材料改性钢渣、玄武岩集料、矿粉和改性沥青分别加热,按照相应的级配设计将加热的水性丙烯酸材料改性钢渣、玄武岩集料和矿粉置于拌合机中,再加入改性沥青,拌合至均匀即得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
其中步骤1)所述的在钢渣表面喷洒水性丙烯酸材料中,水性丙烯酸材料的质量为钢渣质量的6%~8%;所述的边喷洒边搅拌使水性丙烯酸材料均匀分布在钢渣表面中,在转速100rpm~200rpm的条件下搅拌4min~10min,所述的固化后使水性丙烯酸材料在钢渣表面完全固化成膜中,固化条件为在室温条件固化5h~6h。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用改性钢渣制备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在钢渣表面喷洒水性丙烯酸材料中,钢渣按照筛孔尺寸16mm、13.2mm、9.5mm、4.75mm筛分,得到16mm~13.2mm、13.2mm~9.5mm、9.5mm~4.75mm三个粒径范围内分布的钢渣,之后冲洗干净,在50℃~180℃烘箱中烘干2h~5h,室温条件下冷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用改性钢渣制备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将水性丙烯酸材料改性钢渣、玄武岩集料、矿粉和改性沥青分别加热,是指在170℃~190℃烘箱中加热2h~3h;步骤3)所述的拌合机需提前预热至175℃~185℃;步骤3)所述的拌合至均匀即得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中,拌合时间为1min~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11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