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恒温车间的温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6559.0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4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书;王龙;金山;王怀丰;张雯;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万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淮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恒温 车间 温度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恒温车间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感应模块;所述温度感应模块通过电学信号将车间温度实时信息传递至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对收集的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和分类,根据程序作出指令将信息传递至温度调节模块,温度调节模块将信息传递至反馈模块和终端设备模块,终端设备模块将设备响应的信号传递至反馈模块,反馈模块将温度调节模块的指令和终端设备模块的响应信息传递至控制中心;采用静态温度采集和动态温度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当处于正常环境中时静态温度采集实时测温,当终端设备运行调温时,动态温度采集实时检测,相互配合,降低能耗,准确控制温度,提高温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自动调节控制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恒温车间的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微型结构部件的生产和温度要求较高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产品的安装和性能产生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生产车间的整体进行温度的调控,使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这对车间这种较大场所的温度监测调整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有相对较成熟的恒温车间的温度控制,这种方式的前提在于将车间设置成相对严密的环境中,通过空调和其它设备进行温度的控制,这种方式使温度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调整范围之中,并且对局部的温度变化都是通过整体温度的调控来进行,对能源的消耗较大。因此,如何改善车间恒温的控制方式,使控制温度的方式可以局部调整也可以整体调整,并且温度采集的方式节约能源,需要调控时再进行较高精度的测量,在恒温范围内,正常测温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恒温车间的温度控制系统,改善车间恒温的控制方式,使控制温度的方式可以局部调整也可以整体调整,并且温度采集的方式节约能源,需要调控时再进行较高精度的测量,在恒温范围内,正常测温。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恒温车间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感应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温度调节模块、反馈模块和终端设备模块;所述温度感应模块通过电学信号将车间温度实时信息传递至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对收集的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和分类,根据程序作出指令将信息传递至温度调节模块,温度调节模块将信息传递至反馈模块和终端设备模块,终端设备模块将设备响应的信号传递至反馈模块,反馈模块将温度调节模块的指令和终端设备模块的响应信息传递至控制中心;
所述温度感应模块由静态温度感应器和动态温度感应器组成,静态温度感应器为单个的定点的温度感应器测量温度t,动态温度感应器是通过将多个温度感应器集成,动态温度感应器收集的温度数据取值为多个单点温度感应器测量的平均温度T,所述静态温度感应器采用双金属片式温度计,动态温度感应器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计,动态温度感应器具体测温过程如下:
S1、动态温度感应器采用多路并联的温敏电阻,每个温敏电阻终端均连接到信号放大器和数据计算和存储器中,动态温度感应器由镍铬-镍硅、镍铬硅-镍硅和镍铬-铜镍三种温感灵敏度不同的材料组成,温度敏感从高到低依次为镍铬-铜镍、镍铬-镍硅、镍铬硅-镍硅;
S2、将镍铬-铜镍、镍铬-镍硅和镍铬硅-镍硅三种温度感应器的测温精度设置为0.01℃,并且镍铬-铜镍、镍铬-镍硅和镍铬硅-镍硅的测温同时进行,镍铬-铜镍温感器测得的温度标记为T1,镍铬-镍硅温感器测得的温度标记为T2,镍铬硅-镍硅温感器测得的温度标记为T3,动态温度感应器最终输出的温度值为T=(T1+T2+T3)/3,并且T的值和T1的值误差在0.1℃,当计算得到的输出值T的值大于0.1℃时,以T1的值为最终输出的值,并且提示动态温度感应器的故障;
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将获得的静态温度数据t和动态温度数据T两种数据共同传递至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对设定温度的对比和车间整体温度的均衡将执行命令通过温度调节模块控制终端设备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静态温度感应器的温度测量的精度为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万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淮南万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65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