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站预制轨顶风道、与预制中板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5831.3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2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冬;罗会平;张建明;王华兵;向贤华;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F17/04;E04B1/66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顶风道 钢筋 预制 倒U形 地铁车站 左侧墙 底板 纵向穿孔 施工 锁定 槽形结构 纵向贯通 闭环 板连接 预制孔 侧墙 穿入 穿设 浇筑 埋入 销钉 预埋 伸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预制轨顶风道,其中:预制轨顶风道包括轨顶风道左侧墙、轨顶风道右侧墙、轨顶风道底板、倒U形钢筋、纵向穿孔、纵向锁定钢筋;轨顶风道左侧墙、轨顶风道右侧墙、轨顶风道底板构成槽形结构;轨顶风道左侧墙、轨顶风道右侧墙的上部沿纵向预埋有若干倒U形钢筋,倒U形钢筋的上部伸出侧墙顶部形成闭环,用于穿设销钉挑起倒U形钢筋、并整体埋入地铁车站的预制中板的预制孔槽中浇筑为一体;轨顶风道左侧墙和轨顶风道右侧墙中、倒U形钢筋下方沿纵向贯通开设有纵向穿孔,用于穿入纵向锁定钢筋,从而固定相邻的两片预制轨顶风道。本发明解决了地铁车站轨顶风道施工困难的问题,简单方便,施工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铁车站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站预制轨顶风道、地铁车站预制轨顶风道与预制中板的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的施工过程中,现有的轨顶风道有现浇和预制两种方式,但现有的方案均存在各自的缺陷。
现浇轨顶风道施工的问题包括:
(1)轨顶风道位于地铁车站中板以下,轨道以上,为车站二次结构,因盾构施工等因素需后期施工。轨顶风道后期施工时,架设中板的脚手架均已拆除,需要重新搭设脚手架和模板,费时费力费钱。
(2)轨顶风道利用中板预留钢筋悬吊于中板以下,轨顶风道空间狭小,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等存在很大难度,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渗漏水和质量隐患普遍存在。
预制轨顶风道施工的问题包括:
(1)防腐问题:预制轨顶风道与地铁中板连接采用锚栓、型钢或者焊接等钢节点,
地铁工程渗漏水普遍,潮湿环境中防腐问题突出,钢结构节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定期维护,增加投资。
(2)防火问题:预制轨顶风道与地铁中板连接采用锚栓、型钢或者焊接等钢节点,
钢节点也存在防火问题,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3)预制轨顶风道与中板的连接,若通过预留钢筋现浇等方式,因连接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地铁为百年工程,尤其是轨行区安全,连接质量要求高,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4)预制轨顶风道,一般构件重量达到十吨,常规的施工难度大。
发明内容
连接节点的防腐防火问题、连接节点的施工质量和受力问题、地铁车站轨顶风道装配式施工,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预制轨顶风道以及节点结构,解决了地铁车站轨顶风道施工困难的问题,简单方便,施工速度快;耐久性好,整体性好,质量高,安全可靠;节省工期,节省投资;机械化装配式施工,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在现浇式地铁车站和装配式地铁车站中都将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预制轨顶风道,其中:预制轨顶风道包括轨顶风道左侧墙、轨顶风道右侧墙、轨顶风道底板、倒U形钢筋、纵向穿孔、纵向锁定钢筋;
所述轨顶风道左侧墙、轨顶风道右侧墙、轨顶风道底板构成槽形结构;所述轨顶风道左侧墙、轨顶风道右侧墙的上部沿纵向预埋有若干所述倒U形钢筋,所述倒U形钢筋的上部伸出侧墙顶部形成闭环,用于穿设销钉挑起所述倒U形钢筋、并整体埋入地铁车站的预制中板的预制孔槽中浇筑为一体;
所述轨顶风道左侧墙和轨顶风道右侧墙中、所述倒U形钢筋下方沿纵向贯通开设有所述纵向穿孔,用于穿入所述纵向锁定钢筋,从而固定相邻的两片预制轨顶风道。
优选地,预制轨顶风道还包括操作手孔和钢套筒;
每片预制轨顶风道的所述纵向锁定钢筋的端部与相邻预制轨顶风道的所述纵向锁定钢筋的端部通过所述钢套筒紧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58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