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树皮内割胶刀具及割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5575.8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2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大伟 |
主分类号: | A01G23/12 | 分类号: | A01G23/12;A01G23/10;A01G2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6100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割胶 胶乳 割胶刀具 树皮 树干 胶容器 负压 橡胶树 排胶通道 软管连接 树皮表面 天然橡胶 橡胶树皮 皮层 软管 成熟乳 导流管 低位置 开孔处 外露 胶工 排出 芯皮 轴向 木质 割断 环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天然橡胶产业割胶技术领域,在于克服现有割面外露的“开放式割胶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皮内割胶刀具及割胶方法,即在树干的全部范围内随意确定位置后,用本发明的割胶刀具在不伤树干木质部分的情况下,在树皮内部以轴向环绕树干割破具有成熟乳管的黄皮层,使树皮表面无伤或者微伤,并清理出割断在树皮内部的芯皮及杂质,使割面在树皮的内部并形成一个排胶通道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在低位置开孔处插入导流管使橡胶树排出的胶乳通过连接的软管流入集胶容器内收集胶乳,也可以使用一个负压集胶容器利用容器内的负压使多棵树用软管连接在一起集中收取胶乳,减少胶工投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胶乳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橡胶产业割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树皮内割胶刀具及割胶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树经济效益来源于割胶所获得的胶乳产量,而天然橡胶是各国重要的装备物资,如何简单高效的从橡胶树中提取胶乳一直是橡胶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橡胶树从种植到满足开割要求,可以连续割胶三十到四十年,而天然橡胶是通过割破橡胶树乳管获得的,割胶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橡胶产量。
从橡胶树的树皮分布来看可分为5层,从外到内依次是粗皮(不透水不透气的死皮)、砂皮(产胶能力低,它是树皮层中最厚的一层,约占树皮厚度的70%)、黄皮(乳管分布最多、排列最整齐和联系最好的层次,乳管列数占树皮总列数的50%左右,占树皮总厚度的20%左右)、水囊皮(主要作用是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厚度约占总皮厚的10%,通常小于1毫米)和形成层(位于水囊皮和木质部之间,是一层排列整齐紧密的活细胞),其中黄皮是橡胶树中主要的产胶功能层,该层具有成熟的乳管,因此要提高胶乳的产量,就必须割破主要乳管存在的黄皮层。
从最早使用锋利工具砍伤橡胶树排胶的方式获取胶乳,到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勒发明橡胶树连续割胶法,才使橡胶产量大幅度提高。在随后的120多年里割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常用的有全阴刀、阳刀割胶法等,这种割胶技术要求高,培养一名熟练胶工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培训成本。
在割胶工具上也出现了各种割胶刀具,比如推式割胶刀、电动割胶刀,机械割胶机等,甚至还出现了一棵树一个智能割胶器的概念来替代人工割胶。
但是从目前的割胶方式、割胶刀具和割胶机器上来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必须先割掉橡胶树的外粗皮、砂皮然后再割破主要乳管存在的黄皮层,使橡胶树割破的割面外露和排出的胶乳在露天的情况下引流到集胶杯内,采集完毕后,下一次采集需要重复再次切割树皮,这种割面外露的割胶方法在这里可以统一叫做“开放式割胶法”。
采用上述“开放式割胶法”存在橡胶树死皮率高、胶乳干胶含量低、割胶技术要求高、采胶过程容易受天气影响、采集的胶乳品质不稳定等缺点。
主要因为:“开放式割胶法”割面外露,乳管末端排胶口会因阳光紫外线照射、温度及空气接触氧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胶塞和排胶口萎缩导致排胶量降低,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割掉胶塞形成的层面,割的浅则产胶不足,割的深则容易伤树,同时每次割胶轴向耗皮量不宜过大,否则影响橡胶树的存活年限。
满足开割要求的橡胶树一年中有280天可以开割,每棵树要割110次,差不多2至3天割一次,长期割胶加上割面外露容易感染病害,导致死皮、胶乳干胶含量降低、影响橡胶树的存活年限等,因此割胶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必须依靠经验丰富的专业割胶工来完成。
一个技术成熟的割胶工每天只能割300多棵,割胶的雇佣胶工等劳动投入占整个生产胶乳总投入的70%以上,而且橡胶需要凌晨3点左右气温低时开始割树,每3小时收集一次,不但割胶成本高而且作业十分辛苦,培养一名熟练胶工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培训成本,在当前劳动力日趋紧张,人力成本大幅增加,且胶价市场行情不好的背景下,生产企业入不敷出,导致有胶不能割、有胶无人割的尴尬局面,给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大伟,未经黄大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55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弧齿锯式挖树机
- 下一篇:一种高保水透气营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