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人D-Dimer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4935.2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8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赵利利;王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众红生物工程创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18 | 分类号: | C07K16/18;C12N15/13;G01N3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人 dimer 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抗人D‑Dimer抗体及其在制备胶体金定量检测卡中的应用。申请人制备了多种抗人D‑Dimer抗体,并进行配对筛选,获得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能满足需求的抗体组合;同时其方便大量生产,可满足日后大规模临床应用的需求。对上述抗体组合进行检测体系的调试优化工作,获得操作简便,灵敏度,特异性及相关检测性能可满足人临床样本检测的人D‑二聚体的胶体金定量检测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两种抗人D-二聚体(D-Dimer)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上述抗体在人D-二聚体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降解的最终产物(分子量约180kDa),其含有三个多肽链的降解产物,通过二硫键交联。二聚体结构通过γ链C端之间的两个异肽键形成交联结构而维持。正常状态下,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及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集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γ链可将两个含D片段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临床上,D-二聚体的检测主要用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早期排除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外科手术后的血栓监测;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的监测;恶性肿瘤、白血病的早期识别及血栓监测;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的监测;溶栓治疗评估及血栓复发的监测;心血管疾病病情评估;脑梗死鉴别和治疗监测等等。
目前国内外D-二聚体胶体金定量产品的应用主要是在即时检验(POCT)领域,国外广泛应用与门诊、急诊、ICU病房及医生诊所,作为疾病就诊早期的快速诊断手段,有别于临床检验中心及各种大型医院检验科所采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化学发光仪等,具有简便、快速同时兼顾准确性的特点。D-二聚体胶体金定量产品在欧美已有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有效的、特异性结合人D-二聚体的抗体。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两种抗人D-二聚体抗体。
第一种抗人D-二聚体抗体(DD17),
其重链可变区含有以下的互补决定区:氨基酸序列如序列SEQ ID NO:1所示的HCDR1、如序列SEQ ID NO:2所示的HCDR2和/或如序列SEQ ID NO:3所示的HCDR3;
其轻链可变区序列含有以下的互补决定区:氨基酸序列如序列SEQ ID NO:4所示的LCDR1、如序列SEQ ID NO:5所示的LCDR2和/或如序列SEQ ID NO:6所示的LCDR3。
优选的是上述抗体(DD17)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第二种抗人D-二聚体抗体(DD89),
其重链可变区含有以下的互补决定区:氨基酸序列如序列SEQ ID NO:9所示的HCDR1、如序列SEQ ID NO:10所示的HCDR2和/或如序列SEQ ID NO:11所示的HCDR3;
其轻链可变区序列含有以下的互补决定区:氨基酸序列如序列SEQ ID NO:12所示的LCDR1、如序列SEQ ID NO:13所示的LCDR2和/或如序列SEQ ID NO:14所示的LCDR3。
优选的上述抗体(DD89)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两种单链抗体,所述单链抗体(DD17)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7所示;所述单链抗体(DD89)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众红生物工程创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众红生物工程创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4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