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的微流控芯片及模型构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53739.3 | 申请日: | 201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5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琪;刘雯雯;宋晶;杜小慧;周洋;李扬;李恩成;徐明鑫;郝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崔双双;李红伟 |
| 地址: | 116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肺癌 转移 模型 构建 微流控 芯片 方法 | ||
1.一种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的微流控芯片,其包括仿生肺部分(01)与仿生脑部分(04),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肺部分(01)设置在芯片的上游,其包括3层结构,分别为上层基片层(1),中间多孔膜层(2)及下层基片层(3);上层基片层(1)上设有供空气流通的气体通道(11)、供气液体进出的入口(53)和出口(54)、真空通道的上半部分(12);下层基片上设有供液体流通的液体通道(31)、供液体进出的入口(53)和出口(54)、真空通道的下半部分(32);气体通道(11)与液体通道(31)在上层基片层(1)与下层基片层(3)的位置对应;仿生脑部分(04)设置在芯片的下游,其包括2层结构,分别为上层基片层(1)与下层基片层(3),上层基片层(1)为覆盖层,下层基片层(3)包括设置在中心的圆形的脑实质室(41),在脑实质室(41)外侧设置血脑屏障环(44);血脑屏障环(44)外侧设置血管腔室(42);血管腔室(42)与仿生肺部分(01)下层基片的液体流通通道通过设置在下层基片层(3)的连接通道(43)连接;所述血脑屏障环(44)上设置连通脑实质室(41)与血管腔室(42)的微缝结构(45);血管腔室(42)与脑实质室(41)上设置液体进出的入口(53)与出口(54);血管腔室(42)分为分离的两部分,且每一部分都分别设置供液体进出的入口(53)与出口(54);一部分为通过连接通道(43)与仿生肺部分(01)连接的仿生肺侧(421),另一部分为设置在另一侧的对照侧(4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仿生肺侧(421)与对照侧(422)均分的围绕脑实质室(4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有入口(53)与出口(54)通过细通道(55)与对应的气体通道(11),液体通道(31),血管腔室(42)及脑实质室(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仿生肺侧(421)与对照侧(422)之间的空隙大于脑实质与脑实质出口及入口(53)间细通道(55)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有入口(53)与出口(54)的上方开口(51)都设置在上层基片层的对应位置处;上层基片层(1)的入口(53)与出口(54)在基片层的开口(51)设置在上层基片层(1)上,下层基片层(3)的入口(53)与出口(54)在基片层的开口(51)设置在下层基片层(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11)与液体通道(31)的入口(53)与出口(54)总共的4个口,设置在长方形结构的4个角上,其中2个入口(53)设置在上游侧,两个出口(54)设置在下游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真空通道的上下两部分的深度相同,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的深度与对应层上的气体通道(11)与液体通道(31)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真空通道设置为方形或椭圆形结构。
9.一种仿生肺癌脑转移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游仿生肺的构建:
1)对芯片进行预处埋,以利细胞更好的附着在芯片多孔膜表面;按1:10比例稀释BME,充分混合后用微量加样器注入微流控芯片的样本入口(53),孵箱过夜等待胶凝固;
2)巨噬细胞的培养,将单核细胞TIP-1重悬于佛波酯PMA,用微量加样器通过下层通道入口(53)注入;将芯片倾斜向一侧30度,以使单核细胞沉降到中央培养通道的一侧,置于孵箱培养;48h后的单核细胞被刺激为巨噬细胞;将芯片倾斜向一侧30度,以使混合细胞沉降到中央培养通道的一侧,置于孵箱培养,48h后的单核细胞被刺激为巨噬细胞;
3)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将肺成纤维细胞W138接种到巨噬细胞的同侧,使其附着到多孔膜表面,置于孵箱静态培养;
4)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将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经由下层入口(53)注入芯片,使其静态 附着在膜表面4小时后,通过微泵连续泵入新鲜培养基;
5)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培养:待芯片多孔膜下侧细胞均贴壁生长后,翻转芯片从上侧通过入ロ将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注入芯片,静态使其附着在膜表面4小时后,小心从对应出口(54)将培养基轻轻地从上部通道抽吸,继续通过入口(53)1连续泵入混合培养基,置于孵箱培养;
6)肺癌细胞的培养:待多孔膜上下两侧细胞均生长至紧密连接后,从肺癌细胞接种到芯片上层支气管上皮细胞区,置于孵箱培养;
下游关键结构血脑屏障的构建:
1)为了模拟生理细胞外基质ECM,将胶原蛋白I和纤连蛋白混合注入血管,置于孵箱培养,待其凝固;
2)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VEC通过血管腔室(42)入口(53)接种到两侧血管通道中,在孵箱中静态条件下培养,使其附着于通道的底部表面;培养4小时后再次在血管通道中接种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VEC,将芯片垂直侧置静置4小时,使内皮细胞附着于血管腔室(42)微缝结构(45)侧面;
3)待血管腔形成完整内皮细胞层后,将人星形胶质细胞HA-1800接种到圆形脑实质室(41)中以构建共培养微环境,使其在孵箱中附着4小时,以形成仿生血脑屏障生理结构;
4)最后使用Pump 11Elite Series Pumps来驱动细胞培养基持续流过微血管通道,模拟生理下血液对微血管通道的血管剪切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37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体外软骨培养的滚压式生物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细胞连续培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