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及其制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3544.9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心慧;程建华;张继勇;付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8/9794 | 分类号: | A61K8/9794;A61K8/9789;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桂婷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植物 防腐剂 及其 制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天然防腐剂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及其制法及应用。该天然植物源防腐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大百部提取物10~25%、鸢尾科红葱提取物10~25%、山苍子提取物10~25%、九里香提取物10~25%、溶剂30%~60%。该天然植物源防腐剂由从九里香、大百部、鸢尾科红葱、山苍子4种植物中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植物复合提取物组成,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拓宽了单个植物的抗菌谱,使其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可同时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等微生物,因此可应用与化妆品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防腐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及其制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当代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诉求为“安全、有效、温和”。为了满足需求,化妆品中需要添加大量天然、有机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这些高营养的添加剂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可能导致化妆品腐败变质。因此,在化妆品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来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新陈代谢及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随着“天然、有机、无防腐”的消费诉求的出现,由于结构和性质导致其具有一定毒性的传统化学合成防腐剂已经逐渐被更加安全的防腐剂所取代。例如咪唑烷基脲系列、已内酰脲衍生物DMDMH(甲醛供体)、异噻唑啉酮、尼泊金脂类(对羟基苯甲酸酯)、布罗波尔、季铵盐-15,凯松-CG、三氯生等,虽然防腐效果好、成本低,但是对皮肤刺激性大,且有些甚至具有致癌、致敏性,因此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中已逐渐变新型天然防腐剂所取代。目前已报道的天然防腐剂大多来源于天然生物,包括动物资源类、植物资源类、微生物类等。例如ZL 201010564574.3公开了一种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化妆品抗菌成分;ZL200810138204.6公开了一种重组虹鳄鱼抗菌肽的天然防腐剂,ZL 201410315332.9、ZL201410314113.9、ZL 201410314114.3分别公开了一系列扬子鳄抗菌肽Alligatorin的天然防腐剂;CN201810153934.7公开了一种白色链霉菌发酵物的微生物源防腐剂;另外一大类防腐剂来源于天然植物抗菌成分的复配,例如CN 201810634473.5、CN201810634645.9、CN201410850206.3、CN201810634435.X、CN201711442019.1等专利涉及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因为不同种类的植物提取物防腐、抗菌效果成分都有各自的抗菌谱和适用范围,单一的成分并不能达到全面防腐的效果,因此往往需要多种天然抗菌成分协同增效,达到广谱的防腐能力。
目前真正应用在化妆品中的天然防腐剂并不多,主要原因是防腐能力有限,或对单一菌种抑菌效果显著,但无法达到广谱的抑菌效果。因此,如何筛选合适的植物防腐功效成分,采用何种提取工艺,如何搭配不同的抑菌成分达到协同增效的抑菌效果,如何制备有效的抑菌产品剂型是开发新型天然防腐剂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化学合成防腐剂对皮肤刺激性大的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天然植物源防腐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
更优选的,所述的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
所述的溶剂为多元醇,优选为1,3-丙二醇、1,2-丙二醇、丁二醇、丙三醇、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的多元醇皆可由生物提取或发酵所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未经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35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