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晒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3407.5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0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姜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博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64;A61K8/41;A61K8/40;A61K8/37;A61Q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24 陕西省西安市灞***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晒剂,所述防晒剂包含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奥克立林和扁蓄提取物。本发明防晒剂能够更有效的防护紫外线、红外线,同时对皮肤有镇静、舒缓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肤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晒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阳光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线和红外线等。其中大部分被大气层阻挡,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受破坏,尤其是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进一步减少,进入地球的紫外线强度将会日益增加。而当人类长时间、大剂量遭受紫外线照射的时候,会对皮肤乃至整个机体造成很大的损伤。由于皮肤是机体最外层的器官和组织,因此,受紫外线的损伤将会更加突出和明显。
紫外线是太阳光谱中波长为200-400nm的部分,在阳光中约占6.1%,按其波长分为3个区段:短波段紫外线(UVC,200-280nm)、中波段紫外线(UVB,280-320nm)、长波段紫外线(UVA,320-400nm)。其中UVC区称为杀菌区,其穿透力弱,在大气层中几乎全部被吸收,到达地面量少,透射能力只能到达皮肤的角质层,不会对皮肤产生危害;UVB对皮肤作用能力最强,能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核酸或蛋白质变性,发生急性皮炎即日光晒焦(红斑或灼伤);UVA能氧化表皮中的还原黑色素而直接晒黑皮肤,其穿透力强,作用缓慢、持久,具有累积性,日久会引起皮肤老化,增加UVB对皮肤的损害。
红外线不同于紫外线引起的光化学和光免疫学反应,它能够引起热辐射,对皮肤的穿透力超过紫外线,使皮肤温度上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增加皮肤表皮水分蒸发,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加速皮肤衰老。
因此,我们在防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的同时,不能忽视红外线对皮肤的损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皮肤的保养意识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皮肤保护,对护肤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售产品中的防晒产品琳琅满目,不同品类,不同防晒指数的产品应有尽有,但是大多数都是以防紫外线为主,人们对红外线对皮肤的损害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使重视到红外线的损害,也没有意识到防晒产品不光要防,还要护。即在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皮肤的保护,现在的防晒产品通常只对紫外线进行防护,而不能对红外线防护,更没有注重到对皮肤的镇静、舒缓。
据此,在护肤品领域,存在既可以对紫外线防护,又可以对红外线进行防护,同时对皮肤有镇静、舒缓作用的修护防晒产品的强烈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晒剂,该防晒剂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良好的紫外线UVA和/或紫外线UVB吸收性能,以及具有良好的红外线吸收性能,能够促进皮肤屏障修复,提高皮肤耐受阈值,抑制炎症因子,长期使用在防护紫外线的同时能够维持皮肤健康红润;同时对皮肤有镇静、舒缓作用。再一方面,通过调整防晒剂中组分的重量份数及防晒乳中复合物组成及比例,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护肤品的防晒效果。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晒剂,其中,所述防晒剂包含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奥克立林和扁蓄提取物。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的重量份数为1-10、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的重量份数为0.5-10、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的重量份数为0.5-10、奥克立林的重量份数为0.5-10和扁蓄提取物的重量份数为0.1-5。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的重量份数为1-7、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的重量份数为1-6、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的重量份数为1-6、奥克立林的重量份数为1-7和扁蓄提取物的重量份数为0.5-4。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晒剂还包含蔓荆果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博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博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34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程式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承载装置及工艺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