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生物基抗紫外型驱蚊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52561.0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先锋;杜博超;靳晓松;杨兴友;朱建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驰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23/12 | 分类号: | D06M23/12;D06M15/507;D06M13/00;D06M15/01;B01J13/02;A01N65/28;A01N65/44;A01N25/28;A01P17/00;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 |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秀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紫外 型驱蚊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生物基抗紫外型驱蚊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由生物基囊壁、生物基抗紫外材料和具有驱蚊功能的生物基囊芯组成。本发明的囊壁、囊芯和乳化剂均选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产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安全环保;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控,成本低廉,所得微胶囊既具有驱蚊效果也具备抗紫外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微胶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生物基抗紫外型驱蚊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蚊子对人类的危害很大,除了直接叮咬吸血、影响人们的睡眠休息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外,蚊子更严重的危害是传播多种疾病,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有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灾难性疾病。蚊子还可以传染病毒,比较典型的有黄热病等。驱蚊纺织品是各种防蚊措施中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手段之一,驱蚊纺织品是采用不同种类的驱蚊剂通过纺织面料整理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天然驱蚊剂因其具有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改善此类驱蚊剂耐光热稳定性差、驱蚊效果持续时间短和挥发气味较大等缺点,通常采用微胶囊技术将之包覆起来制备成驱蚊微胶囊而使用。
但是,目前天然驱蚊微胶囊的制备或者采用不可生物降解的囊壁(如:CN103194911B和CN107439542A),或者在微胶囊制备中加入大量的合成乳化剂和有害的固化剂(如甲醛等),这些乳化剂会部分残留在最终产物中而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如:CN105594755B,CN102926201B,CN105165911B和CN104872215B)。此外,在纺织领域,驱蚊微胶囊常用于夏季服装,而夏季服装对抗紫外线也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实现驱蚊和抗紫外功效需要增加抗紫外化学品或者新的处理工序,制备过程较为复杂。
微胶囊是由囊壁和囊芯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其特殊的结构性质为复合功能微胶囊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可能性。驱蚊微胶囊通常是以驱蚊剂为囊芯制备得到的,通过在囊壁材料中引入抗紫外材料,可以赋予其新的功能性,且不会影响囊芯中活性材料的包覆量。聚乳酸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低免疫原性、低毒性和较好的机械强度,经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可以用于药物控释载体,是一种环保的微胶囊囊壁材料(如:CN105435722A和CN106942291A)。
木质素是一种储量丰富、可生物降解的生物材料,其大分子中因含有大量的苯环、羰基、酚羟基和分子内氢键等结构而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性能,而且木质素的两亲分子结构可以赋予其较好的乳化性能。(Wang Q等,材料化学A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Chemistry A),2018,6(27):13021-13030;Wei Z等,绿色化学杂志(Green Chemistry),2012,14(11):3230-3236.)。
目前,需要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并且能够同时具有抗紫外功能的驱蚊微胶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囊壁、囊芯和乳化剂代替传统的非生物基材料制备复合功能微胶囊。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赋予驱蚊微胶囊新的功能,以提升其附加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生物基抗紫外型驱蚊微胶囊,所述微胶囊由生物基囊壁、生物基抗紫外材料和具有驱蚊功能的生物基囊芯组成;其中,所述生物基抗紫外材料为木质素基材料。
所述生物基囊壁为聚乳酸。
所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6-10万,购自济南岱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所述木质素基材料为碱木质素、Kraft木质素、木质素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具有驱蚊功能的生物基囊芯为植物精油类驱蚊剂。
所述植物精油类驱蚊剂为香茅油、柠檬桉叶油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生物基抗紫外型驱蚊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驰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驰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2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