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库备份方法、还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52337.1 | 申请日: | 201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韩杰;许永森;池昌平;王谟;夏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豪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张忠波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库 还原 数据库备份 数据库访问 备份 存储介质 后端平台 增量备份 终端 存储器访问 数据库故障 数据库技术 备份数据 运行环境 存储器 构建 挂载 减小 合成 访问 | ||
本发明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库备份方法、还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数据库备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数据库进行全量备份;对数据库进行周期性增量备份;周期性的将两次以上的所述增量备份合成至全量备份中,得到新的全量备份。数据库还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后端平台的存储器直接挂载于数据库访问终端上;在所述数据库访问终端上构建数据库运行环境;所述数据库访问终端直接从所述后端平台的存储器访问所述数据库。本发明可大大减小数据库的备份数据量,以及缩短了数据库还原时间,以及提高了数据库故障或还原时的访问时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库备份方法、还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广泛使用和用户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库的数据备份和还原就成为评价数据库安全和效率的重要的因素。
在现有技术中,数据库中数据的备份方式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其中,全量备份是指从头至尾将数据库的数据全盘进行备份;而增量备份中心思想就是减少备份的数据量,不需要在从头开始备份了,只需要备份自上次已备份之后的数据块即可。关于增量备份又为了0、1、2、3、4等不同级别,其中,0级的级别最高,4级的级别最低,即0级是1级的基础,1级是2级的基础,以此类推。其中,增量备份又可分为差异增量备份(DifferentialIncremental Backup)和积累增量备份(Cumulative Incremental Backup)两种。差异备份是RMAN生成的增量备份的默认类型,对于差异备份来说,RMAN会备份自上一次同级或低级差异增量备份以来所有发生变化的数据块,如图1所示,为执行1级差异增量备份操作的示例图。累计增量备份是指备份自最近的级别0备份以来所变化的数据块,如图2所示,为执行1级累积增量备份操作的示例图。
虽然在现有技术中包括了全量备份、增量备份等技术,但随着数据库中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数据库数据备份方法中无论是增量备份还是差量备份,都必须要周期性的进行全备,从而导致备份时间长。并且现有的数据库过程中,备份出的数据是经过转换的,不能直接进行使用和验证。因此,在要使用时必须进行还原才能使用。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恢复时间非常长,从几小时到数天不等,显然不能满足一些关键性的业务对业务恢复时间的需求。并且在数据库还原时,需要建立非常复杂的环境准备,需要有专业的DBA进行操作,不利于一般用户操作。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数据库备份方法、还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数据量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数据库备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数据库进行全量备份;
对所述数据库进行周期性增量备份;
周期性的将两次以上的所述增量备份合成至所述全量备份中,得到新的全量备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对数据库进行全量备份”包括以下步骤:
将后端平台的存储器通过ISCSI挂载至所述数据库的主机;
调用所述数据库的API接口,将所述数据库全量备份至所述存储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对所述数据库进行周期性增量备份”包括以下步骤:
将后端平台的存储器通过ISCSI挂载至所述数据库的主机;
周期性的调用所述数据库的API接口,将所述数据库增量备份至所述存储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周期性的将两次以上的所述增量备份合成至所述全量备份中,得到新的全量备份”包括以下步骤:
后端平台周期性的根据备份日记,将两次以上的所述增量备份进行反向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豪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豪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2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