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向斜核部地质带的开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2253.8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8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厉向伟;戈明亮;李想;金波;张少陪;陈伟恳;王清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31504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向斜 地质 开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向斜核部地质带的开挖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放样,确定隧洞的位置结构;掘进机的截割头从所述隧洞底部的一侧为起始开挖点,采用从下而上,左右循环的开挖方式进行切割;在遇到向斜核部地质带时,所述截割头沿着所述向斜核部地质带的走向运动。本发明的向斜核部地质带的开挖方法,均匀的对向斜核部地质带上的坚硬岩石进行均匀的切割,也大大降低了向斜核部地质带开挖过程中产生地质塌方、掉块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向斜核部地质带的开挖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水利水电工程隧洞的开挖方法多采用钻孔爆破法,需经过钻孔、装药起爆、通风散烟、出渣排险等工序,施工工序复杂繁琐,且施工安全风险极高,爆破冲击波对隧洞围岩的扰动大、超欠挖难以控制。在地壳运动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的塑性变形,从而在岩层底部形成的倾斜坚硬岩石带,其为向斜核部地质带,该地质带的硬度远高于周围岩层的硬度,若在向斜核部地质带上使用钻孔爆破法进行隧洞开挖容易导致地质塌方、岩石掉块等风险,施工不可控因素较多,存在较多弊端。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向斜核部地质带上开挖容易发生地质塌方、岩石掉块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向斜核部地质带的开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测量放样,确定隧洞的位置结构;
S200:掘进机的截割头从所述隧洞底部的一侧为起始开挖点,采用从下而上,左右循环的开挖方式进行切割;
S300:在遇到向斜核部地质带时,所述截割头沿着所述向斜核部地质带的走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隧洞为直线型,且长度大于30m时,在所述隧洞的顶部、腰线、边墙和拱脚部位共设置有7-9个激光导向仪。
优选地,所述掘进机在开挖前,所述截割头在掌子面底部水平处切割出一条底槽。
优选地,所述截割头的起始开挖点的中心与所述底槽中线的距离介于10-20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截割头未遇到所述向斜核部地质带时的开挖路径为近似S型或Z型。
优选地,所述隧洞开挖的掌子面面积介于40m2-60m2之间。
优选地,所述截割头在遇到节理结构时,沿着节理方向运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端子板安装架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在使用的向斜核部地质带的开挖方法,采用从隧洞底部一侧起,由下往上,左右循环的方式进行挖掘,在截割头遇到向斜核部地质带时,掘进机的截割头沿着向斜核部地质带的方向进行运动,即截割头将向斜核部地质带上的坚硬岩石沿着其走向进行一层层的切割,即使向斜核部地质带上的岩石异常坚硬,也能轻易的切下,同时均匀的对向斜核部地质带上的坚硬岩石进行均匀的切割,也大大降低了向斜核部地质带开挖过程中产生地质塌方、掉块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向斜核部地质带的开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开挖的隧洞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隧洞;2-向斜核部地质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2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