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一体化生化反应池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1530.3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吴英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宝(福建)环保工程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C02F3/12;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王伟强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州市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一体化 生化 反应 污水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一体化生化反应池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除砂后污水进入厌氧池A,与缺氧池回流的高浓度脱氮污泥混合,混合液在无分子态氧和化合态氧的情况下进入厌氧池B;聚磷菌在厌氧池B进行磷的释放;进水混合液进入主曝气池,完成吸磷、有机碳的降解和氨氮的硝化;一个序批池作为沉淀区出水排放,主曝气池混合液进入另一序批池中进行缺氧、好氧循环反应;经缺氧、好氧循环反应后的混合液回流至泥水分离池内,泥水分离池的浓污泥送入缺氧池,在缺氧池内反硝化脱氮后送至厌氧池A,依次循环。本发明污泥浓度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能适合各种进水水质的有机废水处理,且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排放一级A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一体化生化反应池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背景技术
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过量地、在数量上超出其生理需要的从外部环境摄取磷,磷以聚合的形态贮藏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而排出系统外,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在厌氧条件下(DO=0,NO3-=0),聚磷菌体内的ATP进行水解,将H2PO4放出,并形成AOP同时也放出能量。因此,聚磷菌具有厌氧条件下释放H3PO4,在好氧条件下过剩摄取H3PO4的功能,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的这种功能开发了从污水中除磷的技术和工艺。
同时,大量的试验资料已经完全证实,在生物除磷工艺中,经过厌氧释放磷酸盐的活性污泥,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吸磷能力,也就是说,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磷和除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强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
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07285463A)公开了一种基于MBBR的MSBR脱氮除磷工艺,采用脱氮除磷系统,该系统包括污泥浓缩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MBBR区、序批式反应Ⅰ区和序批式反应Ⅱ区,如图1所示,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与从预缺氧区打入的回流污泥混合,富含磷的污泥在厌氧区进行释磷反应后进入缺氧区进行反硝化,然后缺氧区内的混合液进入好氧MBBR区,经有机物降解、硝化、磷吸收反应后再进入序批式反应Ⅰ区或序批式反应Ⅱ区,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序批式反应Ⅰ区或序批式反应Ⅱ区进一步降解,同时完成沉淀分离,污泥浓缩后的上清液由污泥浓缩区上部排入好氧MBBR区,得到浓缩的污泥进入预缺氧区,进一步消耗其中的溶解氧,为下一步污泥中磷的充分释放创造良好条件。
上述专利文献虽然在浓污泥回流至厌氧区之前先打入预缺氧区,可以消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原水直接进入厌氧区,由于污水中本身含有一定的溶氧值,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厌氧条件,会影响到聚磷菌的厌氧有效释磷,继而导致除磷不佳且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一体化生化反应池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基于一体化生化反应池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一体化生化反应池包括厌氧池A、厌氧池B、缺氧池、泥水分离池、主曝气池及两个序批池,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具体流程为:
除砂后污水进入厌氧池A,与缺氧池回流的高浓度脱氮污泥混合,进水有机物很快消耗厌氧池A的溶解氧,混合完全的混合液在无分子态氧和化合态氧的情况下进入厌氧池B;
聚磷菌在厌氧池B进行磷的释放,吸收低分子脂肪酸并以聚β羟基丁酸等形式在体内贮存;
接着进水混合液进入主曝气池,聚磷菌分解体内的PHB,获得能量,过量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正磷酸盐,并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在细胞内累积,同时碳化菌完成有机碳的降解,硝化菌完成氨氮的硝化,在溶解氧较低时还同时存在反硝化作用;
两个序批池运转彼此错开,其中一个序批池作为沉淀区出水排放,主曝气池混合液进入另外一个序批池中进行缺氧、好氧循环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宝(福建)环保工程投资有限公司,未经皇宝(福建)环保工程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1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