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机械臂的水下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51493.6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9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壮壮;李宪华;吕磊;费思先;石雪松;孙青;盛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B21/02;B63B21/50;B63H5/08;B63H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臂 水下管道 巡航 机器人 探测 底板 照明设备 机械臂末端 控制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 电磁底座 独立放置 控制模块 末端工具 人本发明 水下机器 水下作业 续航能力 远程操作 浮力块 体积小 螺旋桨 推进器 水中 吸附 船体 替换 电源 维修 应用 帮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机械臂的水下机器人,包括底板,浮力块,控制模块,机械臂,螺旋桨,照明设备。可通过远程操作来控制机器人执行任务其六个推进器可在水中实现全方位的运动。同时,四个机械臂末端的电磁底座都可以替换为其他末端工具,便于应对不同的水下作业情况;四个机械臂也可以帮助机器人吸附在船体,水下管道等,更加稳定了机器人的巡航、探测、作业。独立放置的电源更能提供长续航能力。广泛应用在水下管道探测维修,海中巡航等方面,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机械臂的水下机器人。
背景技术
21世纪的人类面临“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困扰,人口增长和现代生活方式对能源、食物的需求迅猛增加,陆地上有限的矿物资源日趋枯竭。而地球表面70.8%被蕴藏了丰富的生物、矿物和能源的海洋覆盖,走向海洋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海洋资源如何利用已经成为了本世纪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水下无人航行器(以下简称航行器)具有体积小、可控性好、经济性强和作业风险低等特点,近几年来成为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热点并逐渐在海洋开发、海洋军事等领域得到了推广作用。航行器作为未来海洋探测和开发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在危险水域和大神都海域进行综合勘探,引领海洋开发进入新时代。例如,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测、海底管道检视、海洋环境勘察、海洋军事侦察等作业都需要应用航行器执行任务。随着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和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航行器研制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海洋高科技的水平,因此航行器技术备受各国重视。目前无人水下航行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遥控无人航行器(简ROV),另一种是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简称AUV),水下机器人用途非常广泛。一方面,目前市面上的水下无人机器人大多数只是一种水下航行器,其目的也是在水下航行和勘探目标,航行器上的云台只能采集图像,而无法进行水下工作,如果海底管道有损坏,目前的航行器也只能达到探测损坏位置的功能水平,若要进行海底修复工作还需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如此看来,带有机械臂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对管道进行探测和修复,大大减轻了人们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勘探和作业效率;另一方面,大多数的水下航行器上升时依靠正螺旋桨,下降时依靠反螺旋桨,这种情况使得大多数航行器都装有正反两组螺旋桨,不仅浪费空间,增加了航行器的重量,同时效率又不高。通过添加角度可自动改变的螺旋桨可以实现水下机器人的高效率航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机械臂的水下机器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有机械臂的水下机器人,包括底板,浮力块,控制模块,机械臂,螺旋桨,照明设备。
设定机器人前后方向为纵向轴线。所述底板为纵向布置,其中两组浮力块分别对称布置在底板两侧,两组浮力块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接。
其中控制模块为方形,且控制模块中又分为五个小型模块,分别为主控制模块,图像处理模块,驱动控制模块,遥控信号模块,供电模块,其中主控制模块是控制整个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可以整合其他四个门模块的信息和资源;图像处理模块可以把外部图像进行处理,进行水下图像的实时反馈;驱动控制模块控制着机器人全部电机的运行;遥控信号模块可以实时保持与外部的通讯,控制机器人的运行;供电模块为单独布置在其他四个模块的中心,通过小型密封防水管道给其他四个模块进行供电。控制模块位于底板的中心位置,并与底板的左右两侧通过凹槽分隔开。
其中底板的左右两侧略长于中间的控制模块,且底板的前后两侧为圆形设计。底板的左右两侧装有加厚的筋板,两块筋板与底板两侧通过螺栓相连接,筋板可以在碰撞时保护浮力块和控制模块;
在底板前后及左右两侧安装四个角度可变螺旋桨,螺旋桨与底板的垂直,即底板右侧前后两个螺旋桨中心轴线重合,底板左侧前后两个螺旋桨中心轴线重合。四个螺旋桨通过矢量推力控制机器人在水中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1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下高压气枪破冰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