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出风口结构、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0538.8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7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权;李小怀;姚刚;陈寒冬;胡树锋;马江辉;黄家璟;宗冬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出风口结构 出风口 出风风道 导风板 壳体 活动连接 侧壁 导风 流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口结构、空调器。其中一种空调器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构造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于出风风道的下游,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风道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导风板具有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将所述出风风道中的出风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状态。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空调器出风口结构、空调器,结构紧凑、简单,具有更大的导风角度,有利于增大出风气流的流出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出风口结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为了保证出风气流的舒适性,空调器出风口结构多设置导风板以根据制冷或者制热工况的需求改变出风角度,例如,在制冷时调整导风板向上引导气流,在制热时调整导风板向下引导气流,以实现气流在空气调节空间的温度立体均匀。但目前的导风板在处于导风工况(也即导风板打开)时,其导风板结构多处于出风口的外侧,这种方式的导风板的转动角度理论上可以为水平向上的90°到水平向下的90°,但实际情况却远远小于前述的调整角度范围,这是因为,出风气流的流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与出风口相衔接的出风风道的流通方向所限制,也即,处于出风口外侧部分的导风板在某些角度上非但不能起到导风作用,反而对风道引出的出风气流形成阻碍,这使现有的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范围大打折扣;在所述导风板的旋转角度的驱动方面,目前多采用电机的方式实现,这种电动的方式虽然控制简单方便,但却存在占用空间较大(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口结构、空调器,结构紧凑、简单,具有更大的导风角度,有利于增大出风气流的流出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构造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于出风风道的下游,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风道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导风板具有关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将所述出风风道中的出风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状态。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具有处于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上构造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一端相对应的位置构造有第一弧状滑槽、第二弧状滑槽,定义垂直于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任一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所述第一弧状滑槽与所述第二弧状滑槽关于O点中心对称,所述第一转轴处于所述第一弧状滑槽中,所述第二转轴处于所述第二弧状滑槽中,所述导风板能够围绕所述O点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垂直于所述导风板的导风平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处于所述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状滑槽的弧壁对应的圆心角为A,35°≤A≤65°。
优选地,所述第二弧状滑槽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弧状滑槽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最远距离,且所述第二弧状滑槽、第一弧状滑槽分别处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路径上。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上还设有角度定位件,所述角度定位件与所述出风风道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角度定位件包括弹性卡扣,所述出风风道的侧壁上构造有卡槽。
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连接为一体;和/或,所述卡槽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弧状滑槽和/或第二弧状滑槽的弧状延伸方向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05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