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屏方法、电子设备以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50188.5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9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王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电子设备 以及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投屏方法、电子设备以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第一媒体数据的投屏指示时,可以探测第一电子设备的投屏端口是否有投屏数据输出,若有,则可以确定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的投屏方式。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该投屏方式对该第一图像数据和该第二图像数据进行合成,以生成合成图像数据,并可以将该合成图像数据通过该投屏端口输出至第二电子设备,以触发该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该投屏方式显示该合成图像数据对应的合成图像。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两份图像数据合成为一份图像数据后投屏到第二电子设备上呈现,增加了投屏内容的丰富性,提高了投屏方式的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屏方法、电子设备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屏互动应用越来越普遍。多屏互动指的是运用闪联协议、Miracast协议等,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连接,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多媒体内容的传输、解析、展示和/或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可以在不同电子设备上共享展示内容,丰富用户的多媒体生活。
目前,随着多屏互动技术的出现,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如手机)上观看视频播放时,由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大小有限,不适合多人观看。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视频播放画面同步到第二电子设备(如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上呈现,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可以比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大。此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上退出视频播放画面,进行社交互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全屏的社交互动画面。但是,如果用户此时既想观看视频又想进行社交互动,那么用户的眼睛就不得不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来回切换,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屏方法、电子设备以及系统,可以将两份图像数据合成为一份图像数据后投屏到第二电子设备上呈现,增加了投屏内容的丰富性,提高了投屏方式的多样性,增强投屏的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屏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针对第一媒体数据的投屏指示且探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投屏端口有投屏数据输出时,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的投屏方式。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投屏方式对该第一图像数据和该第二图像数据进行合成,以生成合成图像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将该合成图像数据通过上述投屏端口输出至第二电子设备,以触发第二电子设备根据上述投屏方式显示该合成图像数据对应的合成图像。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视。上述投屏端口输出的投屏数据由第二媒体数据生成,上述第一媒体数据包括第一图像数据,上述第二媒体数据包括第二图像数据。由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投屏端口正在输出投屏数据,说明第一电子设备中有一份数据当前正在投屏,当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另外一份数据的投屏指示时,第一电子设备将这两份数据进行合成,将合成后的数据投屏至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增加了投屏内容的丰富性,提高了投屏方式的多样性,丰富了投屏功能,增强投屏的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上述投屏方式将多个第一图像帧和多个第二图像帧进行合成,得到多个合成图像帧数据,并可以根据该多个合成图像帧数据生成合成图像数据。其中,该第一图像数据和该第二图像数据在每个时间节点上均包括一个图像帧,该多个第一图像帧为该第一图像数据在多个连续的时间节点上的图像帧,该多个第二图像帧为该第二图像数据在多个连续的时间节点上的图像帧。本申请将第一图像数据中的一段图像数据(即多个第一图像帧)与第二图像数据中的一段图像数据(即多个第二图像帧)进行合成后再传输,即分时间段合成后再传输,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上述多个合成图像帧数据压缩编码之后生成合成图像数据。本申请通过对多个合成图像帧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减少了数据传输时的数据量,提高了传输效率,减少了时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01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