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碳化硅粉体中氮杂质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0026.1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3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牛晓龙;杨昆;张福生;刘新辉;路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84 | 分类号: | C01B32/984;C30B2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碳化硅 粉体中氮 杂质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碳化硅粉体中氮杂质含量的方法,属于晶体生长领域,该方法采用了高温时与氮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除氮物质,所形成的氮化物在碳化硅合成温度范围内以稳定的形态存在,有效避免氮杂质进入碳化硅晶格中,突破了目前传统的碳化硅原料合成方式,实现了低氮含量的碳化硅原料合成,其氮含量低于2×1016个/cm3,该原料尤其适于高纯半绝缘SiC单晶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体生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碳化硅粉体中氮杂质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单晶具有禁带宽度大,抗辐射能力强,击穿电场高,介电常数小,热导率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化学稳定性高等独特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各种耐高温的高频大功率器件,应用于硅器件难以胜任的场合,被认为是制造光电子器件、高频大功率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理想的半导体材料。在白光照明、光存储、屏幕显示、航天航空、高温辐射环境、石油勘探、自动化、雷达与通信、汽车电子化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尤其在国防军事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目前,生长SiC晶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物理气相传输法(Physical VaporTransport,即PVT法),且在升华系统中形成的晶体具有较低的缺陷水准,因此也是主要商业化量产的技术。在采用PVT法生长SiC晶体时,生长设备、石墨元件和保温材料无法避免受到氮杂质的污染,这些材料会吸附大量的氮杂质,从而导致所生长的SiC晶体中氮杂质含量较高。而用于晶体生长的原材料——SiC粉体,目前商业化生产的高纯SiC粉体原料纯度一般只能达到99.999%的纯度,其中的氮含量大都在5×1016个/cm3以上的水平,严重影响其后续产品——高纯半绝缘碳化硅单晶中的氮含量。因此,降低粉体原料中氮杂质含量,对于制备高纯半绝缘碳化硅晶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通用的高纯碳化硅粉体合成技术,主要采用高纯硅粉和高纯碳粉高温固相合成,即自蔓延高温合成。
如中国专利CN102701208A通过的方法是将高纯硅粉和高纯碳粉混合均匀后,然后进行高真空热处理,即采用高纯惰性气体在不同压力和不同温度下抽真空清洗,可以获得氮含量在15ppm以下的高纯碳化硅粉体(氮浓度约1.5×1018个/cm3),但远高于当前高纯粉料对氮含量的要求。
中国专利CN103708463A公开了公斤级高纯碳化硅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坩埚镀膜预处理,先镀碳膜然后镀碳化硅膜,然后将硅粉和碳粉混合均匀后放入中频加热炉,升温通入氩气、氦气等气体,保温一定时间后降温,即可得到公斤级高纯碳化硅粉料,但氮杂质浓度仍未得到有效降低。
中国专利CN101302011A公开了用于半导体单晶生长的高纯碳化硅粉的人工合成方法,主要采用二次合成方法,将硅粉和碳粉混合后,第一次先低温1500℃合成,然后将一次合成的粉料混合均匀后升高温度到1800-2000℃进行二次合成,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硅粉和碳粉中的部分杂质元素,但对于降低氮元素而言并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第一次合成过程中氮元素已经参与反应并均匀掺入了碳化硅晶格中,因此该方法不能有效降低氮杂质的含量。
中国专利CN103508454B也存在上述专利中同样的问题,即未采取针对性措施抑制氮元素参与反应,导致氮元素在碳与硅原料开始反应时就进入了晶格。
因此,降低碳化硅粉体氮杂质含量,对于制备高纯半绝缘SiC晶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自蔓延合成SiC粉体存在的氮杂质浓度过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高纯半绝缘SiC单晶生长用的低氮杂质浓度的碳化硅粉体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碳化硅粉体中氮杂质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0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