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浮纤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9916.0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1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黄骏霖;高祥达;刘彬;刘洲;陈超;李亦琛;郑云磊;宋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0 | 分类号: | C08L23/10;C08L51/06;C08L23/20;C08L83/04;C08K13/04;C08K7/14;C08K5/20;C08K7/28;C08J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张敏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 空心玻璃微珠 聚丁烯 浮纤 聚丙烯 复合材料 润滑剂 制备 连续玻璃纤维 剪切变稀 模具表面 原料制备 制件表面 长玻纤 抗氧剂 相容剂 重量份 玻纤 复配 流痕 应用 团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浮纤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聚丙烯40~80份、连续玻璃纤维30~60份、相容剂1~10份、抗氧剂0.1~1.5份、聚丁烯1~10份、润滑剂0.1~3份、空心玻璃微珠0.5~5份。本发明采用空心玻璃微珠与聚丁烯复配的方式,不仅利用聚丁烯剪切变稀优先达到模具表面的特点,同时利用润滑剂和空心玻璃微珠自身特性提升聚丙烯流动性来改善连续长玻纤难分散的问题,解决了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一直以来存在的制件表面浮纤、玻纤团聚、流痕等影响表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领域,具体地指一种低浮纤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在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PP)具备短纤维增强聚丙烯难于达到的力学性能,其较高的拉伸、弯曲强度及模量实行了聚丙烯通用塑料工程化,已在汽车制造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成为汽车工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目标的理想材料,是目前国际上极为活跃的复合材料开发品种之一。随着汽车轻量化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提出了更轻量汽车材料的需求。以汽车尾门为例,气味尾门材料已经由传统的金属钢制尾门向全塑复合材料尾门发展,整件减重可达40-50%,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通常,全塑尾门内板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外板和扰流板使用矿物增强聚丙烯或PC/ABS,部件全部使用注塑成型工艺,然后进行涂胶装配。由于尾门内板通常是注塑件直接使用,因此对制件外观状况有严格要求,不允许出现表面浮纤、玻纤团聚等现象。因此如何在保证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提升复合材料表面状况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开号为CN105273316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低浮纤长玻纤、包含该长玻纤的高抗冲PP复合材料,所述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的组份按照重量配比为:PP50~90份、接枝聚丙烯0.2~0.5份、POE弹性体0.5~1.3份、抗氧剂0.1~0.7份、低浮纤长玻纤5~10份、乙撑双硬脂酰胺1~4份,该技术方案通过将预处理后的玻纤与PP和其他助剂机型共挤制备低浮纤复合材料,所用玻纤含量相对较低,当玻纤含量升高时,便无法达到低浮纤效果。
公开号为CN106750949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家电用高光泽低浮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的组份按照重量配比为:聚丙烯38~48份、纳米级碳酸钙5~10份、玻璃纤维15~30份、聚丁烯10~30份、相容剂3~5份、硅烷偶联剂0.1~0.3份、抗氧剂0.2~1份、润滑剂0.5~1份、硅酮母粒1~2份,该技术所获得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玻纤添加量较低,性能相对较低,无法应用于汽车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低浮纤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材料不仅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且材料抗浮纤能力更强,满足汽车全塑尾门材料要求的同时,实现了汽车的轻量化。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浮纤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浮纤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
作为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浮纤连续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由如下原料制备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丙烯为共聚聚丙烯和/或均聚聚丙烯,所述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30g/10min~150g/10min;
所述连续玻璃纤维选自泰山T838T型、欧文斯科宁SE4805型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9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孔模压发泡聚烯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