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的混粉进料喷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9350.1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9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单斌;邢泽华;陈蓉;胡镔;徐子又;杜纯;邹无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18 | 分类号: | B29C64/118;B29C64/209;B29C64/321;B29C64/295;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融 沉积 成型 打印机 进料 喷头 装置 | ||
1.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的混粉进料喷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粉模块、混粉模块、加热模块和挤出模块,其中:
所述送粉模块包括气泵(1)、粉料筒(4)、气流阀(3)和粉料支路软管(5),所述气泵(1)通过气流管(2)与所述粉料筒(4)连接,所述气流阀(3)设于所述气流管(2)上,用于控制所述粉料筒(4)内的气压,所述粉料支路软管(5)的进料口与所述粉料筒(4)连接,通过气泵(1)实时调控气流管(2)气流的流速,气流管(2)气体的流速的不同使得粉料筒(4)内粉料产生不同的内外压强差,利用不同的内外压强差的作用提取所需质量的各种粉料;
所述混粉模块包括混粉管(6)和搅拌风扇(15),所述粉料支路软管(5)的出料口与设于所述混粉管(6)侧壁上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片和测温元件,所述加热片设于所述混粉管(6)的外壁上,所述测温元件设于所述加热片与混粉管(6)之间;
所述挤出模块包括设于所述混粉管(6)上部的步进电机(10)和联轴器(12)、设于所述混粉管(6)内部的变芯径螺杆(16)以及设于所述混粉管(6)底部的喷嘴(20),所述步进电机(10)、联轴器(12)、变芯径螺杆(16)依次相连,所述搅拌风扇(15)套设于所述变芯径螺杆(16)上且所述搅拌风扇(15)与所述粉料支路软管(5)的出料口平齐,并在粉料气流的带动作用下转动;所述步进电机(10)驱动所述联轴器(1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变芯径螺杆(16)转动,用于将混合均匀且被所述加热片熔融的混合粉料挤压至所述喷嘴(20)处进行打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筒(4)、粉料支路软管(5)和气流阀(3)均有多个,且每个所述粉料筒(4)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气流阀(3)和一个所述粉料支路软管(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粉管(6)的进料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料口沿所述混粉管(6)的周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所述进料口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粉料支路软管(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芯径螺杆(16)包括变径杆和渐变螺纹,所述变径杆的上端与所述联轴器(12)连接,所述渐变螺纹设于所述搅拌风扇(15)的下方且沿所述变径杆的周向呈螺旋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杆靠近所述喷嘴(20)的一端为圆锥形,且其直径从所述搅拌风扇(15)处到所述圆锥形处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螺纹的外边缘与所述混粉管(6)间隙配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杆、混粉管(6)、联轴器(12)的中心轴共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包括第一加热片(7)、第二加热片(8)以及第三加热片(9),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片(7)、第二加热片(8)以及第三加热片(9)沿所述混粉管(6)的径向依次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包括设于所述混粉管(6)与第一加热片(7)之间的第一测温元件(17)、设于所述混粉管(6)与第二加热片(8)之间的第二测温元件(18)以及设于所述混粉管(6)与第三加热片(9)之间的第三测温元件(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在工作时,所述第二加热片(8)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一加热片(7)的加热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93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