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留卸压观测钻孔并联合注浆的两巷变形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8851.8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3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20/02 |
代理公司: | 32249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悦声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 卸压 观测 注浆 钻孔内壁 致密 变形控制 荧光涂层 坍塌 预留 超前支承压力 间隔布置 煤层冲击 影响幅度 注浆锚索 注浆时机 煤帮 煤粉 喷涂 采煤 煤层 剥离 联合 缓解 | ||
1.一种预留卸压观测钻孔并联合注浆的两巷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工作面运输巷(5)和回风巷(6)的掘进过程中,在非回采侧间隔距离交替钻进上向注浆钻孔(1)和下向注浆钻孔(3),成孔后,在上向注浆钻孔(1)内安设上向注浆锚索(1-1),在下向注浆钻孔(3)内安设下向注浆锚索(3-1),并配套安装上向注浆锚索托盘(1-2)和下向注浆锚索托盘(3-2),施加预紧力后用螺母拧紧,在所有注浆锚索外端头套接注浆转换头;
b.分别在距离上向注浆钻孔(1)的钻孔中心和距离下向注浆钻孔(3)的钻孔中心为40~100 cm的水平范围内对应钻设上向卸压观测钻孔(2)和下向卸压观测钻孔(4);
c. 观测钻孔完成后,结合矿灯用肉眼观测上向卸压观测钻孔(2)和下向卸压观测钻孔(4)内壁的破坏与完整情况;
d.当观测到上向卸压观测钻孔(2)和下向卸压观测钻孔(4)内壁完整、无裂隙出现、无煤粉堆积时,则由内到外在上向卸压观测钻孔(2)和下向卸压观测钻孔(4)内壁喷涂混有荧光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浆液,形成连续性的观测辅助参考涂层;
e.每两天对喷涂荧光材料的上向卸压观测钻孔(2)和下向卸压观测钻孔(4)进行观测,如果涂层完好,则不开启同水平紧邻的上向注浆锚索(1-1)和下向注浆锚索(3-1)外端的注浆开关;如果涂层出现剥离且观测钻孔内部某一断面位置自然掉落煤粉超过该断面面积1/3,则考虑对同水平紧邻的上向注浆钻孔(1)和下向注浆钻孔(3)内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为1.5~3 MPa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留卸压观测钻孔并联合注浆的两巷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向注浆钻孔(1)与上向卸压观测钻孔(2)的孔轴线倾向一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为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留卸压观测钻孔并联合注浆的两巷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向注浆钻孔(3)与下向卸压观测钻孔(4)的孔轴线倾向一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为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留卸压观测钻孔并联合注浆的两巷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向注浆钻孔(1)和上向卸压观测钻孔(2)为上向组,下向注浆钻孔(3)和下向卸压观测钻孔(4)为下向组,组与组之间的水平间距为8~15 m,上向组和下向组间隔布置,每组距离巷道底板的距离为巷道高度的1/3~1/2之间;每组内的注浆钻孔与观测钻孔之间的距离为40~100 cm;注浆钻孔的直径为20~30 mm,观测钻孔的直径为40~200 mm;注浆钻孔的深度为6~10 m,观测钻孔的孔深为4~8 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留卸压观测钻孔并联合注浆的两巷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如果观测钻孔内壁不完整,某一断面位置钻孔内壁自然掉落煤粉超过该断面面积1/3,则开启组内邻近上向注浆钻孔(1)或下向注浆钻孔(3)的锚索注浆阀门实施注浆,注浆的压力为1.5~3 MPa;如果全钻孔范围内内壁自然掉落煤粉现象存在,但未超过对应断面面积的1/3,则对该钻孔标记,并以天为单位进行持续性观察,超过对应断面面积的1/3时,开启邻近的注浆锚索实施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88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