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及其防止压缩机液击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48266.8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5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 发明(设计)人: | 贺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君腾达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杨晓雷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液击 二次换热器 气液分离器 空调 液体感应器 蒸发器 热交换 高压制冷剂蒸气 阀门控制 阀门连接 放热冷凝 装置安装 排出 | ||
一种空调及其防止压缩机液击装置和方法,该空调包括防止压缩机液击装置,该防止压缩机液击装置安装在空调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连接的管路上,包括:液体感应器,安装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连接的管路上并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以及二次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一通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及所述压缩机连接,分别通过第二通路与所述压缩机及所述空调的蒸发器连接,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蒸气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二次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并放热冷凝为液态后再流入所述蒸发器;所述液体感应器与所述二次换热器的阀门连接,并通过所述阀门控制所述二次换热器启动或关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止压缩机液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压缩机,特别是一种空调及其防止压缩机液击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不管是冬季制热还是夏季制冷,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离不开空调,但是在极端天气下,空调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部分制冷工质无法在临界工况下吸热转换为气态,导致液态的制冷剂或湿蒸气随着气态的制冷剂一起被吸入压缩机,发生液击(潮车)现象,损坏压缩机,降低空调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制冷原理图。现有技术的蒸发器100出来的制冷剂经过气液分离器200,经过气液分离后气体进入压缩机300,压缩机300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冷凝器400重新回到蒸发器100进行蒸发,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其容易发生液击的原因主要有:
(1)气液分离器的液位控制失灵,导致液位超高,液体流入压缩机吸气管道;
(2)供液量过大,供液过急,节流阀内漏或开度过大;
(3)蒸发器或气液分离器(低压循环桶)存液过多、热负荷小或开机时加载过快;
(4)热负荷突然增大,或冲霜后未及时调整吸气阀。
大型空调一般采用活塞式压缩机,如果发生液击,可能会造成以下后果:
(1)使润滑油产生大量气泡,破坏润滑油表面的油膜,导致油压不稳;
(2)使压缩机部件在没有足够润滑度的条件下运转,导致拉毛,甚至抱轴,严重损坏压缩机;
(3)液态制冷剂或制冷剂湿蒸气进入压缩机,使气缸套急剧冷却收缩,抱住活塞;严重时损坏缸套、活塞、连杆或活塞销;
(4)因液体不可压缩,连杆、活塞在潮车情况下受到的作用力远远超过设计值,极易引起损坏等。
因液体不可压缩,在潮车情况下,排气阀组连同假盖会被液体冲击抬起;严重时会导致安全弹簧变形,甚至发生撞碎机体、缸盖,击穿垫片而伤害人身的恶性事故。
现有技术还无法完全避免压缩机的液击问题,防液击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没有适用于制冷空调领域的防液击压缩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调及其防止压缩机液击装置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的防止压缩机液击装置,其中,安装在空调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连接的管路上,所述防止压缩机液击装置包括:
液体感应器,安装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连接的管路上并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进入所述管路内;以及
二次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一通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及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二次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二通路与所述压缩机及所述空调的蒸发器连接,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蒸气通过所述第二通路进入所述二次换热器;所述高压制冷剂蒸气进入所述二次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并放热冷凝为液态后再流入所述蒸发器;
其中,所述液体感应器与所述二次换热器的阀门连接,所述液体感应器通过所述阀门控制所述二次换热器启动或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君腾达制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君腾达制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8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